2011年5月25日,受设计方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邀请,两院院士吴良镛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何镜堂,全国设计大师黄兴元、郭明卓,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院长崔彤,以及多位建筑专业媒体人士,共同参观了处于试营业期间的国家博物馆。作为唯一一家受到邀请的网络媒体,筑龙网也参观了本次活动。在参观结束后,受邀建筑专家与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都海江,以及GMP国博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共同举行了座谈,探讨国家博物馆项目的相关问题。

国家博物馆外观
在国博副馆长都海江的陪同下,建筑专家分别参观了国博内多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空间。在面向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入口方向,加建建筑虽然在高度上高于原有建筑,但是观者很难感觉到,建筑外立面简介有力,檐口处采用了巧妙地简化了的斗拱形式,在创新中体现了传统。建筑建筑的大堂通高,视野非常开阔,细节和装饰处采用非常具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几个接待厅分别采用了石、木、铜、砖、玉等为主题,配以传统图案纹路,既体现了国家博物馆的泱泱大气,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博物馆大堂

展览大厅

以“石”为主题的接待厅
随后的座谈由GMP中方合伙人吴蔚主持,博物馆的设计者、使用者和参观者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对薄雾馆的看法。博物馆设计建筑师先介绍了这一项目从设计到投标,再到中标并开始建筑的过程,还介绍这一建筑具体设计中的一些做法。而作为建筑学出身的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深刻了理解建筑师的很多意图,建筑设计能够在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吕馆长的居中协调功不可没。几位建筑专家则从建筑学的意义和建筑设计角度对国家博物馆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国家博物馆能够在天安门广场周边这一重要位置建设,既保持了原有建筑的面貌,又在很多地方加以创新,保证了建筑一贯以来的标志面貌,在视觉上的具有连贯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也指出了建筑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堂空间很大却没有休息区,一些空间的设计刚有余而柔不足等,充分体现了专家们的设计功力和对于使用者的关怀。吕馆长对于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并表示虚心接受。

建筑专家在与博物馆馆长、设计方交流

吴良镛

关肇邺

李道增

何镜堂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

主持人GMP中方合伙人吴蔚
本次参观活动是在国博自2月开始陆续试运营以来,邀请到的规格最高的建筑师来参与。筑龙网对座谈内容全程摄像,视频将于近期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