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卢晓刚:开放街区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2016-5-18 22: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58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近日,关于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成为行业热门讨论话题,作为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新政的出台直接关系到日后具体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关于这个话题,三益中国设计总监卢晓刚有自己的看法。以下为记者采访实录: ...

近日,关于“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成为行业热门讨论话题,作为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新政的出台直接关系到日后具体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关于这个话题,三益中国设计总监卢晓刚有自己的看法。以下为记者采访实录:

三益中国设计总监 卢晓刚

1、作为建筑师,您是如何看待这项新政的?

开放式街区的概念发源于美国,也在美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由简·雅各布斯所著的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经典名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曾提到,街道及其人行道,是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是一个城市的最重要的器官。街区既可提供居住,又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还可更有效地疏导交通。这的确是人们聚居于城市的根本诉求。

国家新政提出的“拆围墙”就是以街区居住模式取代小区居住模式。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相较后者的优点是什么。它有良好的独享绿化空间,相对安全的安保系统,相对独立的私密性。这也正是以街区模式取而代之所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应做更多必要的功课。

其实中国并非没有过开放街区,从“清明上河图”的开封到上海的里弄都是不同形式的街区模式,它们本质上与现在欧美的街区模式并无差别。只不过建国后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为了便于管理,出现了“大院”,后来又演变为居住小区。无论现在的欧美街区还是古代的“中国街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人口及建筑密度都不高,因此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就没那么明显。而目前我国小区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如果不慎重面对“拆围墙”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新政对建筑设计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在街区模式中道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将会大幅上升,如何做到绿化率不会因此缩减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所要关注的重点。另外人口杂密的开放街区治安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除了加设道路监控与警力外,我们应注意的是一个街区是否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活力。如果一个街区到了夜间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那么它的安全系数也会大大提升。因此街区临街的界面设计需要提供更多人们各种活动交流可能的空间。仅有这些还不是一个完美的居住街区。私密性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需求,如何既能保证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又可使其与其他功能空间融合,将成为未来街区式居住区设计的探索方向。

3、您之前是否操刀过开放式街区的项目案例?

我们团队曾经在烟台祥隆万象城项目中有运用到“居住街区模式”的设计理念。项目总建筑体量100万方,是集高端住宅、大型商业、城市公寓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在规划上我们把整个项目划为十一个街区,街道两侧是不同类型的商业体,其中还有三条商业步行街。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城市公园,通过烟台特有的山地高差把公园绿化和休憩空间延伸到街区内部,这使得整个街区更具活力。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在这个区域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

此外我们还在成都成华大道和协信合作过另一个开放街区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大胆提出在商业和高层住宅间设置灰色过渡空间,这一空间和商业的立体交通体系有一定联动,并在其中设置了空中绿化系统。不仅居住的私密性因此得到提升,人们还可以通过立体步行系统在茶余饭后便捷地进入商业空间,同时人们也多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社交场所。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没能实施,但我们的探索不会停止,因为我们相信这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收藏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