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未来住宅建筑主流模式: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2011-1-2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85| 评论: 0

简介:松北区采用新模式建设的住宅。 等待组装的建筑构件。 像搭积木、生产汽车一样盖房子从240人七天一层楼到70人五天一层楼,从建筑工地的民工到现代化工厂的产业工人这就是未来住宅建筑的 ...


松北区采用新模式建设的住宅。



等待组装的建筑构件。

像搭积木、生产汽车一样盖房子———从240人七天一层楼到70人五天一层楼,从建筑工地的民工到现代化工厂的产业工人……这就是未来住宅建筑的主流模式。这场住宅生产方式的“革命”,有望破解以往住宅建设成本偏高、资源消耗大等难题,或许还意味着房价的松动。

这一“神奇”的住宅建设模式,在我市已经成为现实。2005年,我省一企业与哈工大合作,研发出50余项专利,成为全国“住宅产业化”的领跑者,目前这种新模式已在松北区两座楼盘应用。但遗憾的是,由于尚无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哈市的住宅产业化正面临“起早赶晚”的尴尬。

民工变工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湖北农民工高志强,是在瞬间“被工业化”的。

在2009年以前,每年4月中旬,高志强都会拖家带口地和湖北的10多万农民工一起,浩浩荡荡地来到哈市,开始紧张劳累的工地生活。每到11月份,寒风刺骨,工地进入“休眠期”,他们再携着大包小裹返回湖北。2009年冬季,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志强和100多个农民工进入我省刚刚获批建成的国家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原以为只是换了个“东家”,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竟改变了他的生活。

身为泥瓦匠的他,从此告别了工地,开始站在工厂生产线上“造大楼”。看着一排排墙体、房梁等建筑构件,随着生产线的流动一一“诞生”,然后运往工地,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装。高志强觉得,自己不像在造房,倒像在造汽车,一种产业工人的自豪感在他的体内升腾。

工地变车间:模具中造出“柱、梁、墙”

18日,记者在位于呼兰利民开发区的我省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这里的生产场面十分“壮观”———车间里,几十名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车间外,到处摆放着一片片加工好的外墙、楼板、墙柱、楼梯等建筑构件。

据公司负责人讲,这里有100名工人,他们以前都是“露天作业”的农民工,在这里转变成了产业工人。记者看到,与传统建房工序不同,房子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车间里完成。以一面外墙制作过程为例:首先,按设计图纸制作好钢制模具,然后,把无数条钢筋拼成外墙所需的形状,放入模具内,开始浇灌混凝土。这样的建筑构件将直接被运往施工现场,一片构件头尾的钢筋被准确地插进另一片构件预留的槽孔内,再用混凝土填充孔隙。这样一来,施工现场用工量大大减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