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御船模型出自“样式雷”
被拆开后的慈禧御船“木兰艧”烫样
御船烫样极具史料与艺术价值,对了解中国宫廷船舰极有帮助
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为自己祝寿重建颐和园。众多的工程项目中,还包括专为她乘坐而修造的两条御船——“镜春舻”和“木兰艧”。时光荏苒,百余年后,留至今日的只有颐和园宫廷园林建筑,当年的帝后御船早已不见踪影。后人即使可从当时留下的画样、历史照片上见到其倩影,但想重新恢复其旧貌,却因无具体建造数据而无法做到。幸运的是,正在进行的第四届北京拍卖季中,记者有幸提前见到了慈禧这两艘御船中的一只烫样。
烫样展示御船结构
所谓烫样,就是建造前按实物比例1:100或1:200 制作的模型小样,专供皇家内廷审定,因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而得名,并皆由当时主持皇家宫廷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样式雷”设计制作。御船烫样通身采用苏式彩绘风格,与清晚期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彩绘风格类似,与中科院图书馆所藏画样相仿,同当时留下的该船历史照片极为一致。
在北京永乐拍卖公司一间密不透风的库房内,《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近距离观察了这个烫样,它长约一米有余,体量硕大,以木、纸张等物按比例制作、彩绘,前有双锚,后有舵桨,颜色华丽,色彩丰富,纹饰以万福万寿纹为主,为当时慈禧太后祝寿之时代背景的产物。烫样自下层顶部以上,皆可分部件揭开,展现内部结构。
此外,它的构件、室内装修,多有黄签墨笔字迹以为解说,如画舫建筑下层:“前抱厦进深六尺”、“中殿进深八尺”、“平台廊进深五尺”、“后殿进深一丈”;上层“敞厅进深七尺”、“上层平台面宽七尺”等。介绍内部装潢如“二面水纹式嵌梅花落地罩”、“雕作二面蝠流云罩”、“二面灯笼框碧纱橱”等,介绍详细。
永乐拍卖公司陶瓷与艺术品部主管戴岱介绍说,烫样制成后,修造的船就不会再变了,因为如果再变,就会在烫样上标明,如哪里需要加长,哪里需要加宽等等。总之真实的御船等“是经过皇帝审定烫样后再去修造的,而且烫样只有一个。”
戴岱认为,该烫样为清晚期颐和园御船的模型样本,可资重建之用,极具史料与艺术价值。同时它对了解中国宫廷船舰亦有不可忽视的帮助。
据记者了解,船只烫样十分少见。因为“样式雷”家族烫样中,以皇家建筑居多,而船只烫样极为稀少,属于烫样中的罕见品种,而此烫样保存大体完好,十分不易。
2007年出版的《颐和园光绪朝帝后御船录》中说,木兰艧是慈禧常坐的一条船,船上没有旗帜,船长5丈7尺,船舱上有一平顶,一歇山顶,装饰得比较华丽,按照档案记载,这艘船平时停放在西直门倚虹堂船坞,供慈禧从水陆往来颐和园时乘用。民国时期也被用来在河上拉客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