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修复跻身传统建筑文保示范工程
昨悉,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评比活动已经揭晓,无锡惠山古镇榜上有名。颁奖大会将于本月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评比每两年一次。评比相当严格,要求申报项目工程立项、报建手续完备,在项目保护、传承、创新、设计、组织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挖掘并发扬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建筑中体现传统营造法和建造技艺;充分体现传统建筑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方便,整体规划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在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惠山古镇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过程严谨而认真。 在此次由国内著名文物保护及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中,不少人都曾亲自到惠山古镇进行考察,对古镇保护修复印象深刻。评委会一致认为,无锡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遵循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祠堂群修复修旧如旧。严把工程质量关,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监督古镇修复工程的各个管理环节,确保历史痕迹不受损坏。重视古镇历史文化的挖掘及祠堂砖刻、石碑、匾额等文物的保护,为游人了解古镇历史及祠堂文化提供方便。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不断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无锡和江南地区的旅游热点。 3年间惠山古镇修复祠堂67座 惠山古镇,无锡人心中的老镇,从2008年初正式启动保护修复,已历时三年。惠山古镇保护修复的实施,严谨而认真。遵循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先期修复了李公祠等10多座祠堂及“惠山园”和“留耕草堂”两个典型清代花园。原貌恢复了“人杰地灵”等3座牌坊和3座石桥。 ■修复祠堂67座 到目前为止,惠山古镇祠堂群,得到修复保护的祠堂已达67座,占街区祠堂总数的57%。根据规划需要,在惠山直街、横街及古华山门广场,增建了四方亭、照壁、康熙御笔“山色溪光”景观墙、牌楼、朱一阁等多处仿古建筑及景点,弥补了街区外观的空白。 ■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在古镇的保护修复中,重视对祠堂砖刻、石碑、匾额等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修补了祠堂缺失的门额砖刻。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祠堂祀碑,特别是光霁祠内的乾隆御书“光霁祠”碑和“御诗碑”,顾洞阳公祠内的顾光旭手书“诗冢碑”等一大批弥足珍贵的文物相继发现,重见天日,成为研究祠堂文化的实物见证。 ■展示民俗文化 惠山古镇在文化研究和展馆布陈有了新拓展。研究提炼出由乾隆皇帝御题的惠山古镇品牌口号“惟惠山幽雅闲静”;建成开放了惠山历史文化展示馆、惠山古镇规划馆、惠山古镇旧石构件展、市民捐赠旧物展览馆等多个文化展馆;复建的“惠泉酒坊”,成了展示无锡黄酒文化悠久历史的“活招牌”。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