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日本馆:让建筑物呼吸自如
自然资源的利用 在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上,作为开幕亮点,日本的第一条磁悬浮投入运营。然而世博会要想展示的并非是大家想象的诸多高科技产品,而是提倡从全球范围来寻求各种课题的解决方案。而作为本世纪第一届世博会,爱知世博会想要阐明的是21世纪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以“自然的睿智”作为主题。 本届世博会,日本馆的姿态依旧表达了对自然的无穷探索——这个庞然大物高24米,形似一个半圆形的大穹顶,由于外部呈银白色,赢得了人们“太空堡垒”的赞叹。这样的设计风格,走的是超现实主义路线?灵感来自于人们对于外太空的想象? 设计师只用“呼吸”二字浅浅概括,透过有些张扬、有些超现代的建筑外观,其实,日本馆的主题理念仍旧与五年前一样,是爱知世博会的继承与延续:这是一座与自然共呼吸的建筑。它的墙面是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外膜,而整个展馆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让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馆内的陈列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大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这个区域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文化历史:熟悉的汉字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等等。 地下建筑的精神 日本各类艺术创作都带着非常浓郁的民族特征,曾有艺术评论家说日本的艺术中有一种共同气质,“他们不只是号称注重传统艺术,而是真正从传统和现代艺术中吸收那些最精华的成分,这种吸收的方式不只是停留在议论上,而是通过不间断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和感受,用直觉解读任何一件好东西。” 从日本的建筑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气质,无论是标志性的东京塔、闻名遐迩的桂离宫、历经沧桑的江户城,还是那些并非旅游胜地但一样各具特点的当代建筑,建筑是日本气质的一个标志,对当下生存环境的思索、人文精神的继承,处处透出创意的新气息。而日本的地下建筑也是举世闻名的,只要大一点的城市,都会有多姿多彩的地下街。拥挤的生存环境让日本人在地下充分拓展生活空间,那是另一个世界,便利、娱乐几乎与地上一致,并且让交通变得更便利。净化空气装置,令地下空气反而更清新。从不断扩大的地下建筑上,科技与艺术再一次实现漂亮的结合,这也是日本艺术的精神之一吧。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