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8月8日-22日:"建筑话语中的北京奥运"展览

2009-8-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56| 评论: 0

摘要: 开幕式:2009年8月8日16:00 开放时间:每周二~周六10:00-18:00 地址:超城空间 CU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建筑话语中的北京奥运 策划:车飞、姚京 摄像及后 ...

开幕式:2009年8月8日16:00
开放时间:每周二~周六10:00-18:00
地址:超城空间 CU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建筑话语中的北京奥运
策划:车飞、姚京
摄像及后期影像制作:傅秀良
2009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吗?也许每一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每一年都是无可重复和独一无二的。但是2009年必定是一个回忆的年份。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然而,回忆不应只是简单的追忆,还应该多一些反思和追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仿佛就在昨天,但它已经成为我们和这座城市复杂甚至难以说清的记忆中的一部分。
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当国内外各大建筑、设计媒体都在纷纷地将报道的重心指向奥运项目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可以以怎样不同的视角来切入这一事件。于是,我找到建筑师车飞一起商讨选题策划。我们很多共同的着眼点很快便促成了一个共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可以说它已经改变了北京的城市空间并且也一定会继续沿着时间与空间的双向发展对城市空间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建筑空间中,还深远地影响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带着这样的视角和观察,我和车飞决定把专题报道的主题定为:BEIJING OLYMPIC IN ARCHITECTURAL DIALOGUE /建筑话语中的北京奥运,由车飞作为对话主持,分别和12名北京建筑师进行对话。
这次的系列对话本身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主体存在,它由零碎的想法、思考和建筑师所感兴趣的话题组成。因此,对话所构筑起的并不是一个总体性的社会事件,而是一个个真实的,并对每一个体施加或强或弱影响的空间事件。我们采取全程录像的方式,透过镜头进行二次记录和观察,在捕捉受访者神情进而试图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同时,进一步展开对访谈深度剖析的多重维度。
当建筑和空间在话语中呈现时,建筑不仅具有物理的特性,也有了社会和文化的特性。因为建筑不再是中性的,它们因为它们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而生机勃勃,充满了观点。
在话语中构筑奥运,其实是从奥运这件事本身抛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洞悉中国的城市化和社会化进程中的多层次矛盾,直至还原到这些有着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索精神的中国当代建筑师们的生存状态以及精神诉求上——在话语中呈现出每个人真实的一面——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坚定着自己的理想和道路。
今天,日历上的2009年8月8日,让我们再次忆起一年前那个难忘的日子,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镇静,得以在一个新的时间点上以一定距离重新观察、思考,并在思想上重新建构这一巨大的空间事件。“建筑话语中的北京奥运”,成为提供种种回忆和思考的素材。它不仅呈现在声音中,还呈现在文字上、影像里,以及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展览中。然而,对话远没有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所以,展览也不是一个总结,而是新一轮对话的现场。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走进它,它都为你敞开了一个话语上的公共平台,在12个建筑师和观众面前建立新的对话契机与对话氛围,也在为从12个建筑师到社会公众层面的话语的持续进行传递接力棒。
车飞、姚京
2009年8月1日
车飞
CU OFFICE/超城建筑的负责人。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博士候选人,德国德绍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作为建筑师和理论家,他创造了“超空间”和“性感城市”等理论概念。他也是首届北京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ABB2004)的主要策展人之一。车飞长期所从事的主要是建筑学、社会学以及城市空间规划之间的跨学科的试验性建筑理论探索,并在欧美及国内许多地区付诸实践。
姚京
外媒中文版主编
除了是致力于媒体工作外,她更加努力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观察者和文化传播者。她热爱媒体工作,因为建筑、艺术与设计永远是滋养心灵的雨露,而作为一个媒体人,又让她深谙自己的责任——诚实、真诚、立场鲜明地传播设计,传播她们的本质和精神。
傅秀良
独立记录片电影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