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第三届“不确定未来,新媒体艺术与游戏”系列论坛

2009-7-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8| 评论: 0

简介:超越“空间”的探讨 时间:2009年7月11日(周六),下午2点-6点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C1座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 主办: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 协为:AREA中文版“域” ...

超越“空间”的探讨

时间:2009年7月11日(周六),下午2点-6点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C1座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

主办: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

协为:AREA中文版“域”

特别支持:“室内设计”中文版,FRAME中文版“锐目”

特别鸣谢:意孔呈像设计工作室  >>>活动海报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不确定未来,新媒体艺术与游戏”系列论坛将在09年7月11日举办第三届,主题为“空间”。

  “不确定未来,新媒体艺术与游戏”是由独立策划人袁小潆策划的09年系列论坛项目,以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当代人文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其它专业领域的相互影响为目的的艺术教育项目。项目从09年4月启动后每月一届,每届受邀共同主持论坛的嘉宾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各界专业人士,也有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年轻精英。策划人希望通过与国内外各界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媒体艺术的普及范围,并通过不同主题活动将各类精英人力资源有效联合,推动建立在媒体艺术之上的跨界合作的创新和发展。

  7月“空间”论坛期望传达给关注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人们有关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人文社会空间三个方面的有关信息。前来诠释“空间”主题的四位建筑师分别为柯卫(纽约,首尔),鸣川肇(东京,香港),梁井宇(北京)和何新城(北京)。

  柯卫(James Ke Wei)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之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硕士学位。他曾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参与由赫尔佐格和德蒙龙领导的都市研究,随后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并指导纽约理工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的合作设计课程。其后至今任首尔大学建筑系教授。柯卫和韩国建筑师李炫昊于2005年在纽约建立Chiasmus建筑工作室,2006年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分工作室。目前已完成的最重要的项目包括韩国仁川大歌剧院,仁川音乐大学,北京现代舞蹈团表演中心,弯月搂, 自友廊, 等等。他在“空间”论坛中将探讨建筑与时间及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Chiasmum工作室提倡的“脚手架”建筑思考方式。

  日本建筑师鸣川肇(Hajime Narukawa)以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身份,在“空间”论坛上提出如何推翻人类社会延续了500年之久的生存空间表达法一论题。鸣川近年来同时以建筑师和数码艺术家的身份备受国际当代艺术届关注,刚刚在日本东京ICC Center举行的Mission G展览即收入了他的大型数码装置作品 ISS Long Term Tracking。在此之前,他已经作为小组成员受邀参加0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dNA结构设计计划,在日本及国际多个建筑项目中崭露头角,并近年来多次获得各种国际建筑和艺术奖项。今年,鸣川肇和合作者在香港成立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AuthaGraph,致力于数码艺术与建筑的跨界项目研究和制作。

  梁井宇自2002年底从加拿大回国后,短短几年中已逐渐成为国内和国际建筑界最活跃的建筑师之一。不仅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各种双年展策划和展览,并频繁在建筑院校,机构开设讲座。在“不确定未来”第三届论坛上,梁井宇将以“走向公共场域的建筑空间”为题,阐述自己对公共场域的认识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关系。

  何新城(Neville Mars)作为工作居住在北京五年之久的荷兰建筑师,以其创建的荷兰动态城市基金会(Dynamic City Foundation)为中国建筑和当代艺术界所熟悉。何新城近年的作品领域跨度广泛且独具个性。他的作品大多以研究日益为市场驱动的城市化和由此生成的不规律城市空间为主题,涵盖区域规划,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撰写建筑规划评论文章并为中国及海外的博物馆创作艺术装置。他也是中国城市设计的平台www.BURB.TV的创始人和《中国梦—建设中的社会》(由010出版社于2008年在鹿特丹出版)的作者。在第三届“不确定未来”上,何新城将就“投机的空间”主题展开有关空间概念,城市理论等方面的探讨。

  “空间”论坛选择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的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沙龙进行,这也是“空间”论坛被邀嘉宾之一柯卫最近在北京的主要建筑项目之一。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