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奇人,雕刻自然与理性结合之美——“建筑师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在京举行
简介:2008年10月10日“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在西城区文化中心举行,这已是该展览在京的第二轮展出,此前已于9月21日-10月6日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16天的展示,并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设计 ...
2008年10月10日“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在西城区文化中心举行,这已是该展览在京的第二轮展出,此前已于9月21日-10月6日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16天的展示,并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对该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为支持和弘扬木化石雕刻艺术,举办地西城区文化中心免费为展览提供场地、与共和国同龄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郑文箴先生曾经工作过的老单位派出旗下的传媒机构——《建筑创作》杂志社全力为此次展览进行全程策划、宣传和组织工作。原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叶如棠、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书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马国馨等建筑界和艺术界的专家和学者来到展会现场表示祝贺。本次展览将从10月10日-11月15日持续展出30余天,展出近百件木化石雕刻艺术品。 郑文箴先生出生于1936年,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就职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并设计了燕京饭店等一系列建筑作品。郑老先生自幼喜爱雕刻艺术,退休后偶然间发现了木化石的奇特珍贵之处,于是便开始探索利用木化石材料进行艺术雕刻的意念,以期追求一种新的“自然与理性结合之美”的艺术创制。 木化石即硅化木,约在1亿5千万年前由深埋在于地下的树木与周围的各种元素化合物的胶质溶液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进行分子的交换、置换,使木材逐渐石化而成。木材虽被石化,但原有的形态、枝节、纹理甚至内里的年轮仍然被保留,清晰可辨,这也是木化石神奇珍贵之处。 1998年至今,郑文箴先生历尽艰辛、投入大量心血和资金雕刻了数百件木化石、奇石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作品风格健康、高雅,富于哲理,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总设计师”、“吉祥如意中华宝鼎”、“高处的圣洁”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作品。据了解,这些艺术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仅有,前无古人,后者难求,艺术百花园难得一见的奇葩。 2007年8月8日-10月14日,郑文箴先生的106件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作品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吸引了2万余人前去参观,观众们对其作品赞叹不已。深圳玉博物馆馆长王跃庆由衷地表示:“无论谁与郑文箴先生交往,相信都能为其激昂的情怀所打动。郑先生的作品不管与古物相提,抑或与笔墨并论,都不会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奇异的原型,巧妙的构思会引领我们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体验。” 作为一名建筑师,郑文箴先生以他的聪慧和独步天下的感悟,发现并将这些已朽亿年的神木搬上了艺术殿堂,令人们在享受一亿五千万年的思维漫步之后,为现代人类的精工细琢赞叹不已!郑文箴先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结交各方雕刻艺术家、工艺师和雕刻品爱好者,共同探索,推进雕刻艺术作品在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