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演绎三大奥运理念 网球中心静待网联巡回赛
2007年10月6日新闻:目前,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五环南,三朵 “花儿”已悄绽放。其中最大的“花朵”是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的中心赛场,其余两朵为1号赛场和2号赛场。10月6日,这里将迎来“好运北京”2007国际网联巡回赛,6日和7日的资格赛后,自8日起,观众就可以在“花瓣”中观看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名网球选手之间的高手对决。 绿色奥运篇:打造节约型、节能型奥运场馆 在打造节约型、节能型比赛场馆,实施“绿色奥运” 方面,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主要采取了自然通风、建筑外遮阳技术、保温技术、热回收、环保型制冷剂、土壤源地源热泵、空调水系统变频技术、中水回收回用、太阳能、污水零排放等。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采用属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膜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设置1200立方米蓄水池、120立方米调节池和180立方米中水池,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管理简便,100%污水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完全可以达到绿化、浇洒等水质要求,即节约了用水,同时也不向市政排放污水,节约且环保,实现污水零排放。 采用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为2号赛场提供冷暖服务,该系统采用世界知名的浅层地能开发利用技术,浅层地能是一种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成本低的可再生能源,在赛场中开凿37眼地埋管竖孔作为低品位能源的能量采集源,结合先进的热泵技术,将低品位能源提升,用绿色清洁、环保节能的浅层地能为建筑供冷暖,可实现高效节能、无污染、降低运行成本,体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 科技奥运篇:让科技为奥运服务 在积极实践“科技奥运”方面,主要采取了先进的场地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从有线到无线和从一般功能电话到宽带网络业务的全方位通讯、双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网络的安防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照明控制等高科技技术。 自然风为球场降温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引进赛场自然通风设计理念,巧妙地解决了赛场高温的问题。据介绍,场内的12个“花瓣“的观众席上设计了数个吸收自然风的处理设备,通过馆内循环设施,从赛场场地周围的出风口向场地送风。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场地温度5度左右,使观众席上的高温也得到相应的缓解。此外,三块主赛场观众看台外墙,都布满了白色网眼板,一个个的小点点在不仅仅是装饰,晚上能发光,这里面还藏着能吸收自然风的设备呢。被压缩后的自然风能够从看台底层百叶窗中吹进来,让自然风给赛场降温。 自动遮阳帘可遮挡阳光 中心赛场的看台上,12个花瓣之间都有四角形的开口,开口里几十条钢丝若隐若现。这些开口不仅是12个送风口,把自然风送到赛场帮助参赛人员和观众降温。开口上的钢丝是“遮阳帘”的“拉手”。当阳光强烈时,拉手机会自动把设置在屋顶上的“帘子”拉下来抵挡阳光。除了遮阳外,它还有记忆功能,当把的“记忆”设定在5级风力时,只要风力达到或超过这一级别,遮阳帘就会自动卷起来。 人文奥运篇: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在以人为本,实现“人文奥运”方面,从环境、通风、温度、供水消防安全、洗浴舒适等方面,充分注意人性化的设计,尽可能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感受到方便与舒适,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 中心赛场和其余场地根据地面的坡度形成了三个不同高度的活动区域,自西向东形成了三个逐渐升起的切入森林背景的长方形平台,外侧布置预赛场,最高的平台布置中心赛场和1号赛场。观众活动区位于平台以上,贵宾、运动员、媒体等人员布置在平台以下,巧妙地适应比赛功能,立体地实现了观众和参赛人员的流线分离。 看台陡峭保证观众有最好观赛效果 网球中心的设计单位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告诉记者,在设计之初,他们对网球中心主赛场的看台进行了反复的细致研究,考虑到网球比较小,球速又比较快,为保证观众有最好的视线,网球主赛场的看台都比较陡峭。 据他介绍,普通的座席前后排高度差为6公分,而这里则为9共分。残疾人座席那一层高度差更大。“网球比赛,特别是发球,球速非常快,陡峭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有最好的视线,看清球员的一举一动和球的飞行方向,更好地体验网球运动的魅力。” 残疾人座席和普通座席穿插 残疾人和正常人并肩观战 在网球中心的中心赛场,整整齐齐的座席间,记者看到了一圈稀稀拉拉的座席,这排座席后边是过道,前边有扶手,显得非常“宽阔”。这可不是一圈普通的座席,而是残疾人座席和正常人座席的穿插区——空的地方是残疾人座席,可以放轮椅等残疾人设施。 郑方说,将这两种座席穿插安置在一起,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和正常人并肩观战,“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他们可以肩并肩地坐在一起观看网球比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