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商业伦理重建

2015-1-23 00:3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32| 评论: 0

摘要: 2014年10月2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主办、北京中房国建地下防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建材行业商业伦理与建筑工程质量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以本报2014年9月19日刊发的《湖北一 ...

2014年10月2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主办、北京中房国建地下防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建材行业商业伦理与建筑工程质量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以本报2014年9月19日刊发的《湖北一保障性住房地下工程防水选材引发争议》一文中,涉及的龙阳伟业及武汉三源对FS101、FS102是知名商品特有名称还是一般商品通用名称的认识分歧进行了深入研讨。

建筑质量低劣是商业伦理缺失的具体反映

从20年前开始,中国的建筑总量就已成为各国之最,至今仍然领先世界。然而,与此伴生的是由于工程质量低下而引发的桥塌路毁以及“楼歪歪、楼脆脆”等诸多现象,这引发了无数人的疑问:建筑业大国为什么没能成为质量强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此,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住建部在去年9月1日开出“药方”——《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列举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大要点,囊括了导致建筑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正如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所说:“这六个方面工作抓好了,建筑质量就会有大幅度提升。”这六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从整体上推进。其次,突破重点,需要勇气,需要敢于直面矛盾,绝不回避问题。突破重点,需要韧劲,抓工程质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更需要我们一抓到底;突破重点,需要创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当中,创立起新的体制、机制;突破重点,需要我们有所作为,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整合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只不过有的明显易发现,有的则隐蔽进而被忽略。比如在去年11月17日,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政协》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关注地下渗漏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主题座谈会上,专家们就提出:地下渗漏反映出地下结构质量存有“先天缺陷”,而地下结构是影响建筑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存有“先天缺陷”的建筑地下结构,在遭到侵蚀性介质的“后天伤害”之后,一方面会缩短建筑寿命;另一方面,则会直接威胁建筑安全。然而,建筑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如地下渗漏,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对其危害性并没有重视,对待诸如类似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是熟视无睹,更可怕的是采取“鸵鸟思维”,刻意回避。这就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职业操守或是商业伦理的缺失,甚至精神信仰的崩塌。

与会专家、学者以及施工单位代表一致认为,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材料质量,总体上不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相反,在很多地方还领先世界。但在房建等普通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多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今许多民建项目甚至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都落后的情况下建造的工程质量高。从这个角度讲,市场诚信体系的有无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

重视商业伦理应成为社会新常态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这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也被现代许多企业家奉为圭臬。但就是这句指导无数人成功的至理名言,却成为部分人悬在墙上、挂在嘴边的一句装饰用语。

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会长刘洪祥在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建筑行业,一些企业自己不努力研发技术、打造品牌,而是投机取巧走捷径,冒用其他企业的品牌混淆视听,不但侵犯了被冒名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建筑市场,既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也违背了国家倡导诚信立国的大政方针。这种不法行为如果放任不管,对国家形象、民族复兴大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铁建工集团总工程师杨煜表示,“傍名牌”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建筑领域也是这样,一旦有一个好产品、新产品出现,马上就涌现出好多山寨产品。遇到这种情况,规模大的施工单位会追根溯源,采用正品,但小企业往往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求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政府、协会还是媒体,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建筑法》《产品质量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舆论宣传力度。

刘洪祥和杨煜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也提出来一个问题,滋生这种现象的土壤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有多大?应该如何铲除?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民追求财富的狂热潮流中,由于法律在制定、执行方面的滞后,一部分人几乎丧失了道德自律意识,对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及对企业成功与否的判定,均以赚钱多少为标准,至于赚钱的过程和财富来源则不去计较,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更没树立起尊重别人的习惯,信奉“拿来主义”,以仿造、仿冒等方式窃取别人的智慧成果成为公开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及从业人员对这类行为没有从法律、伦理道德角度进行评判,更没有有效制止,甚至纵容,最终加剧了此种行为的发生。

尽管政府一再鼓励各行业构造有序竞争秩序,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的短期经营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苦练内功、打造品牌,最终那些恪守原则、坚持操守的企业,要么生存维艰,要么同流合污,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整个行业陷入不讲底线的无序竞争,导致自我毁灭。

因此,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达成共识:中国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提高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做出了重要批示,民众对频繁发生的建筑质量问题也不能再容忍。这表明,从民众到政府,都意识到财富固然重要,但安全感、幸福感更为重要,都要求一场全面的社会大转型,都在呼唤社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回归与重建。

去年12月17日,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建筑业协会等数家国家主流媒体及单位参加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万里行专题宣传报道活动启动。住建部副部长王宁出席启动仪式时指出,在万里行活动中,要严格把握政策,发挥多方力量做好工程质量治理工作,大力宣传好的典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对不负责任的企业和个人,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曝光,特别是在活动启动阶段,要以抓反面典型为主。

可以说,《方案》从宏观上指出了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而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召开此次研讨会,则从微观着手,对导致建筑质量低劣的原因进行个案分析。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要适应、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能无视同业竞争和商业道德的底线,必须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伦理革新,将企业创富和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从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入手,在产品研发、销售,企业经营方面,注入道德血液,把更多精力用在开拓蓝海市场,而不是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获得市场份额。这既是企业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义务,应担的责任,也是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所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