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as主席:厦高密集化城市发展需求及应对之道
摘要:2014年12月13日,在厦门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中心内,“真正的问题与选择——城市与建筑的场所精神”论坛上,全球最大的建筑事务所之一的Aedas主席纪达夫(Keith Griffiths)先生和全球董事温子先(Andy Wen)先生出席。 一同作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随后温先生又作了题为《无中生有》的主旨演讲。纪达夫在演讲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厦门的城市高密集化成长需求的观察,并对于怎样通过高密集化商业综合体建筑开发来连通和复兴城市枢纽及邻近区域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活动现场
商业综合体建筑兴起之必要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目前,农村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数量高达两千万。城市内部的建筑愈发秘密集,空间也变得更拥挤,高楼间各自林立,但现有的建筑群未必能够合理高效地划分城市的区域与其功能。即便城市中开始涌现的地标性建筑,也只是宛如违和的城堡,将人与人隔离开来,无法相互穿透呼吸。 “城市更应该像一个大学一样,在提供不同功能的前提下,为大家提供更便利的生活。” 纪达夫表示,一个能够合理安排并区分功能的综合体建筑才能为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为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过渡区域,为居住者带来更开阔的公共空间,更多元的生活服务选择,进而推动人们的社交活动与满足生活需求,以及促进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性。
留白的设计将带来更多价值 在纪达夫看来,城市内部建筑的密度越高并不一定会拥有更多的优势,反而适当放弃空间利用率可以为城市规划带来更高的价值。相比于一味构筑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群,用更智慧、更人文的思维规划城市区域,结合生态元素来设计建筑体,才能提高人们在城市建筑群当中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城市的活力。 当前开发商热衷于开发城市里面几乎所有的空地来建造商品房,但这并不一定利于保持甚至提高人群在城市当中的流动性与互动性。纪达夫认为,城市当中的公园与河流作为人们互动密集的地点,有利于聚集城市当中的人群。在原本的公园与河流的基础上,集中开发此类区域周边,通过现有的公共空间,增强建筑群与人群的互动性,激活并连接整个城市。与此同时,建筑体本身的设计也应注重留白,这不仅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的美感体现,也更是为城市中忙碌生活带去一丝轻松的气息。
未来厦门地铁运营时代展望 本次论坛上,纪达夫还针对未来厦门地铁建成后厦门城市建筑规划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地铁的重要性在于把人从地面上拿走却能在城市内更高效的流动。“这是纪达夫对于地铁的看法。他认为,地下交通枢纽不仅可以将人群集结在一起,还为城市建立各处热门的人流往来区域,促进人群互动性,同时,更需要注重将交通枢纽与现有的高密度建筑群相结合。 厦门在将来即将构建好地铁系统,其建筑群的规划重点也将随着交通枢纽的发展而改变。在未来的厦门地铁运营时代,将当初城市规划布局中预计的人群与建筑群高密集区域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元素,增强城市人口流动性与互动效率,推动厦门本土城市化进程。 纪达夫总结,城市高密集化是一种复杂的开发形式,需要依托城市整体规划、分析和各方支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详细的布局与规划,注重交通枢纽在城市规划当中的重要性,紧跟高密度开发的必要趋势和建造技术,来提高城市整体的流动性,增强建筑与人群的互动性,将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与价值发挥到极致。 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携手MARA MARA城市与建筑联盟,厦门市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与国际设计机构代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开发投资方、知名高校等单位共同举办。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