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烟大海底隧道方案
摘要:烟大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长海底隧道,其初步方案即将提交国务院,本文直接对话隧道专家组组长王梦恕院士,探访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烟大海底隧道示意图大连与烟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看似乎很近,但路途却遥远:走高速开车要12小时;坐火车长达20小时;乘船最快也要6小时。所谓咫尺天涯,想来亦不过如此。 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将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消息。根据即将上报国务院的初步方案,该跨海通道将连接大连、烟台两地,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初步设计为铁路隧道。将采用电力系统牵引,运行时速可达220公里,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40分钟――天堑从此变通途。 连日来,烟大海底隧道未建先“红”:不仅因其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海隧道长度之最;而且还在于其建成后,将彻底打破以往渤海南北两岸的客货交流和经济来往的交通瓶颈,大大缓解两地间日渐膨胀的运输需求压力,加速南北交通乃至经济的发展。 或许,对烟大两地的普通市民而言,最好奇的,恐怕还是未来的烟大海底隧道到底是何模样? 尽管目前,这还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蓝图,但纵观国内国际,早有多地已建成海底隧道并成功运营。比如与大连隔海相望的青岛,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国内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 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经辗转北京、青岛、大连三地:亲耳聆听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者对未来的设想,亲身探访已建成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再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以飨读者,希望能以管窥豹,揭开未来可能实现的烟大海底隧道神秘面纱的一角。 烟大海底隧道基本资料 隧道全长:123公里 总投资:2600亿元人民币 预计收入:每年200亿元 修建方式:海底深埋法 使用寿命:120年左右 动工:预计3年后 建成:预计6-10年后 运行方式:火车运行时速:220公里。 通行时长:40分钟。 渤海海峡海底隧道优势 ◎地域优势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震级较低区域稳定性好最大海水压力较低 ◎设计优势 1.采用全隧道方式成本较低,寿命更长,不破坏原有水道,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不受天气影响。 2.采用全铁路线路解决了通风难问题,与公路相比运营费用少。 海底隧道挖掘方式 烟大将采用开敞式TBM法+钻爆法 1.钻爆法:用炸药将岩石打碎。 2.盾构法:首先在海峡(江河)两岸开掘隧道洞口,然后用“盾式掘进机”在水下深层挖掘。 3.掘进机法:主要应用隧道掘进机(TBM),特别是开敞式TBM,软、硬岩地层都适用。 4.沉埋管段法:在海岸边的干坞里或在大型船台上将隧道管节预制好,再浮拖至设计位置沉放对接,而后沟通成隧。 海底隧道施工过程 从两岸向中间掘进 1.首先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不同的挖掘方法。 2.之后进行超前地质钻探,经常保持掘进工作面前方有20米的已探查地层; 3.在主道挖掘过程中防水尤显重要,当地下水压太大时,必须进行局部降水;4.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与松弛; 5.出渣运输采用大容量电力机车牵引,也可采用皮带机输出; 6.对隧道壁进行衬砌,由于少量含盐水的渗透会造成钢筋锈蚀,可采用具有较低离子扩散系数的高质量混凝土及环氧涂层对钢筋进行预先保护; 7.在隧道即将贯通的最后100米打水平导向钻孔,以便最后调直隧道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