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专访空间摄影师张静——还原空间应有的美(组图)

2014-11-19 19: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67| 评论: 0

摘要: 记者:据了解,您02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小有成就,是怎样的契机让您在08年成立专业的建筑空间摄影公司——上海三像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张静: 源于兴趣。我没 ...

记者:据了解,您02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小有成就,是怎样的契机让您在08年成立专业的建筑空间摄影公司——上海三像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张静:源于兴趣。我没有计划着要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而是顺其自然的转变。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室内设计这个领域工作,每天接触的就是与建筑空间有关的一切,那时我有一部数码卡片机随身携带,记录下很多与空间及这个领域中设计师有关的东西,也让我感受到身边的这些室内设计师对设计的热爱与执着。当时第一次以甲方的身份跟着摄影师跟拍项目时我发现了一个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问题:以前一直认为拍摄目标应该是在镜头前面,而空间摄影却是镜头在拍摄目标体内!多具有挑战…当我有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我便开始了我的建筑空间拍摄之旅,至今也没有停下来。

记者:从事建筑空间摄影和您之前的教育背景影响大吗?您觉得对于一个非专业的学习者要具有哪些基本要素?

张静:曾经在校学习视觉传达设计,这个范围很大,所有静态与动态视觉体系都可以归于其内,之后缩小到摄影领域,而在摄影领域我所做的仅仅是建筑范围,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建筑室内空间的研究。这个过程好比是由一个大圆变成了一个点。能在几个领域达到巅峰的全能天才可并不多见,我注定不是那个全能天才,因此我就在这个小小的点上练习、思索并努力走向自己的巅峰。这个聚焦点看似越来越小,但我始终相信“术业有专攻这句话,这个聚焦点也并没有让我的摄影道路越来越狭隘,反而给予了我更为宽广的道路。有个朋友说:“任何技艺的出彩都离不开练习与思索,专注让人有更宽广的空间。”这句话概括了我这几年在做的和将来努力继续去做的跟摄影有关的一切。我也把这句话送给想要学习空间摄影的朋友们。

记者: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您觉得怎样才能算一张好的建筑空间摄影作品。或者说怎样去欣赏一张建筑空间摄影作品?

张静:被大家称为"天才Araki"的荒木经惟说:"一张摄影作品的好坏,不在于使用多高级的镜头,或光影表现技术多好,重要的是摄影师与被摄体双方的关系如何。"

他凭借着这样的观念出品了大量颠倒了众生审美的摄影作品。对于建筑空间摄影也是一样,摄影师本身对设计的理解、空间氛围和空间关系能够准确的呈现在一张或者是几组照片上那才能算是好作品,至于镜头的选择、光线控制、色彩控制、白平衡等等都只是得到一张好作品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记者:建筑空间照片,根据客户的不同用途,拍摄的主题、使用怎样的摄影语言、器材有着不同的选择。那么,建筑空间照片一般有哪些用途?之间拍摄又哪些差异?

张静:同样处于商业环境下的建筑空间照片由于需求不同产生了不同表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经营场所营销。或许严格些讲也不归类于建筑空间摄影,主要表现在酒店、售楼等,是营业场所用于经营、营销及自我形象包装的一种方式,因此经常会有人物为主的场景表现。第二,设计表现。主要活跃在室内设计、软装设计、灯光设计等,用于企业对外宣传、内部资料留档及设计评奖。前者更多的体现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对空间创意、色彩、材质、氛围等等的表现,拍摄受限制难度也较大。

记者:建筑空间摄影经常会遇到灯光和自然光交替的情况,比如说,室内灯光色温不等,自然光复杂交替。这种情况怎样处理?可以举例子说明吗?

张静:我比较喜欢白天的自然光为主的拍摄,色彩还原度更高,质感表现更好。室内外色温不等是在自然光拍摄条件下常见的问题,冷暖相冲是因为两者的共同存在,如果去除一者就会达到和谐,同时也可以强调冷暖对比突出画面,如何去取舍完全取决于想要表达的内容。摄影师本身对空间的感受尤为重要,有了这样的感受才能通过镜头来表现它,它可以是冷调,可以是暖调,也可以是冷暖强烈对比,也可以是冷暖浅对比…

记者:在您拍摄的众多作品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个?有怎样有趣的经历吗?

张静:目前为止都很难讲哪个项目是最满意的。上海浦东四季酒店的拍摄:空间暗到可以称为弱光摄影,细节复杂到机位不知道摆哪里!长春艾博丽思大饭店的拍摄:坐上直线升降机到八米高空指挥现场布置并拍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水岸山居,那是一个从建筑外观到室内空间拍摄的项目。一个雾霾天,对于拍摄户外任何事物都似乎不会有好的效果,拍摄却仅限于这一天,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的搭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建筑的灵魂在于它与自然的关系,空间的灵魂在于它与染的关系。”完全正确!大家一起来跟着我的镜头看看雾霾中的水岸山居吧

记者:您最喜欢的建筑摄影大师是哪位?对您拍摄风格上有哪些影响?

张静:我很少看建筑摄影大师的作品,我喜欢会讲故事的摄影大师!荒木经惟是我非常喜欢的摄影大师之一,荒木经惟说:"一张摄影作品的好坏,不在于使用多高级的镜头,或光影表现技术多好,重要的是摄影师与被摄体双方的关系如何。"他凭借着这样的观念出品了大量颠倒了众生审美的摄影作品。单看他的某一张作品或许并不觉得他拍的多好,而看到他的画册时,那些一张张的照片就像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吸引着无数人,他们经过摄影大师的编辑排版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故事。或者我应该说,他在拍摄之前这个故事已经在心中形成了。我摈弃了很多“应该”存在的理论,用17移轴拍摄近景,用长焦拍摄空间,我想说,我是在用我的方式讲述着每一个空间的故事。

记者:关于建筑空间摄影,您觉得当今中国建筑空间摄影最缺的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点吗?

张静:最缺少的是一种观念,国际潮流的观念!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到底是照片还是效果图啊?”真假难分!!!效果图拼命做得像照片,照片又拼命拍的像效果图!所有的灯都必须打开?拍摄前参考效果图?色调要跟着设计师的想法走?角度越大越好?这是现在中国建筑空间摄影的现状…我想佳能的17

移轴是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吧……大广角空间关系的表现自然是不能缺少,但是空间的灵魂并不单独存在于这里,而是存在于这组照片的每一张里,这是一个不能拆分的整体,就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所有的拍摄应该由空间来决定,或许它不适合灯光,或许它不适合阳光,或许它不适合广角,或许…拍摄应该围绕空间的灵魂!可是在中国市场有及个人能接受不开灯?又有几个人能接受没有大广角呢?

记者:最后,可以跟我们的空间摄影爱好者说些什么吗?

张静:建筑空间摄影虽然是属于商业摄影的范畴,但是它也是艺术创作,因此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用什么镜头、什么方法来拍摄,而是应该注重“创作”!不断的练习和思索,勇于坚持,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职业摄影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