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微信 查看内容

北京APEC核心建筑彰显“中国范”

2014-11-7 16:0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40| 评论: 0

摘要: 访APEC建筑总设计师、北京市建院第一建筑设计院方案创作部部长刘方磊 怀柔之名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出现,公元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正式确立了怀柔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地位。古代汉语中,“怀”有来之意,而“ ...
访APEC建筑总设计师、北京市建院第一建筑设计院方案创作部部长刘方磊

怀柔之名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出现,公元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正式确立了怀柔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地位。古代汉语中,“怀”有来之意,而“柔”取慰藉之名。怀柔二字解读为: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2014年,这个团结发展之地将用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迎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谋区域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之路。目前,整个APEC核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在设计上彰显出地道“中国范”,成为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道风景。

折纸提供鸿雁造型灵感

2010年10月8日,对刘方磊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专家考评组一张张审阅着设计图片,刘方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和我们一起竞争的有十来家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包含四个独立的外方设计机构。最终拿下设计权,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刘方磊笑道。

那天,古典、现代、未来各类主题在屏幕上交织更替,当切换到刘方磊设计的会议中心“汉唐飞扬·鸿雁展翼”方案时,上挑的四角、汉风的韵律、古朴而现代的风格,引起了专家组的兴趣。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意。我们的设计围绕中国文化复兴的主题展开,当时想到了汉唐是中国文化鼎盛时期,其建筑特点是出檐深远,斗拱雄大,充满了文化的自信。应该从汉唐的建筑文化中吸取营养。”刘方磊说,联想起《诗经》中描写中国建筑的句子:如翚斯翼,如鸟斯飞。APEC举办地在怀柔雁栖湖,同时考虑大型会议交往交流有鸿雁传书之意,所以定名为汉唐飞扬·鸿雁展翼。

设计时,建筑物的四角被设计成上翘的抽象的北方官式宫殿风格。最初建筑设计构思时,刘方磊并未着急在电脑上比划,而是找来一张方形白纸,把四个角折成微微上扬的角度,旋转纸张,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随后,他以上挑的屋檐四角尖为起点,设计了如同伞骨般发散的线条效果,营造了一个简洁传神的古建造型,这些线条的原形就是古建筑屋檐转角下一根根放射排列的椽子,发散的线条与周边茂密的树木的线条相映成趣,使建筑物如同树冠半隐半现于森林之中。

主体造型出来后,刘方磊仔细端详着这个作品。“总觉得少了些威严和气势,上挑的建筑给人感觉上宽下窄,显得不稳重。我又在会议中心两侧设计了两个配楼。”刘方磊说。

那段日子,刘方磊经常晚上开车到午门,仔细观察和品味五凤楼的感觉。考虑到会议中心上挑的屋檐,配楼的屋檐被设计成向下挑出,这样一来,图纸上呈现的两个配楼和会议中心组成了如同太师椅般稳重的效果。

如今看似简单的设计图,耗费了刘方磊大量的精力,从各类建筑文献中寻找建筑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强调文化独特性是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中国的建筑设计不能一味面向新奇古怪的造型而忽视了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刘方磊说。

会展中心开“天眼”采光

如果说会议中心的顺利中标是幸运女神对刘方磊的眷顾,那么会展中心的竞标则颇有好事多磨的意味。

最初设计会展中心方案时,业主原定让外方设计机构完成概念设计,但外方的设计方案并未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刘方磊和一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有机会再次一决高下。

这次方案竞标共七家设计机构,一做就是三轮。

也许是会议中心的理念太过抢眼,专家组曾经提出,要将会议中心的设计理念借鉴到会展中心的项目上,以便二者成为系列作品。

完成三轮方案的刘方磊在苦苦等待,从去年1月到4月,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刘方磊觉得自己可能落选了。

就在4月的一天,刚来到海南开学术交流会的刘方磊接到北京的电话,要求他尽快再出一个会展中心的方案。快速处理完海南工作后,刘方磊当天返回北京。在飞机上,刘方磊掏出笔和纸开始勾勒会展中心的样子。回到北京后,他带着团队连夜完善设计图并建立场馆渲染模型。

第三天一早,带着连夜赶出来的方案,刘方磊来到怀柔向专家组汇报。到现场后,刘方磊发现被叫来的不止他一个人,会议中心竞选时的场景再次重现。幸运的是,他的方案再次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并确定为实施方案。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呈现圆柱形的宫殿建筑造型,顶部被设计成逐渐向上放大的圆盘,将天坛的形状进行了“拓扑形变”,仿佛是天坛的倒影一般。

刘方磊还考虑到汉唐的礼制建筑规格。“APEC会议有会盟寓意,亚太国家一起共商世界大事,应该是一座礼制建筑,体现礼乐并重的会盟观。

会展中心最大的亮点有两个,首先是顶部的“天眼”,建筑在顶部开了一个直径12米的圆形洞口,形如眼睛。这个设计既体现了向上天致敬的寓意,又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目前整个建筑进入最后装修阶段,在没有任何照明设备的情况下,仅依靠“天眼”的采光,就能将中心的内部构造看得一清二楚。

第二个设计亮点就是环绕中心150米长、10米宽的下沉庭院,不仅盘活了地下室使用功能,还兼具消防功能。

“地下室是操作区,一旦出现消防隐患,人员从建筑最中心直接跑到50米外的下沉庭院,不用跑到一层再撤离,增加了安全系数。”刘方磊说。下沉庭院顶部设计为三个阶梯状排列的三交六腕隔栅造型,参观者不仅可以从地面品位下沉庭院的美丽,层次感极强的隔栅也给建筑增添了一种仰视的威严。

让建筑自己节能

APEC建筑中大量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LED节能灯等绿色技术应,但刘方磊认为,建筑节能最好通过建筑本身的设计来实现,使钢筋混凝土与自然生态的结合,从而达到最节能的效果。

刘方磊在设计中贯彻了这一理念。“古时先民的房子从材料、选址、造型上都对地形、朝向有要求,建筑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才是一种最贴合自然的生态。”他说。

会议中心的四角大挑檐能避免太阳照射过强,还可以在屋檐下产生局部气流变化,制造凉爽的空气层。建筑的玻璃被设计成倾斜角度,可以降低太阳射角,阻挡过度的光热进入室内,减少空调耗电量。

此外,会议中心还依托地貌设计成有6米高差的南低北高形式,相当于把建筑“镶”进土里,减少施工土方量,还能借助土壤包裹建筑,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建筑北面相比南侧设置的配楼不同,而是用两片墙代替。刘方磊说:“这看似颠覆中国建筑四方对称的形式,但评委认为这种简洁的风格反而少了许多复杂外形的浮躁。北侧设计成两面墙,也考到建筑冬季会受到西北风的冲击,用墙体来阻挡刺骨寒风,也是一种建筑自身节能的体现。”

虽说会议中心的南北形态不同,但绿化景观则有着均衡的理念。会议中心南北两侧分别设计为南夏园、北冬园,春秋园则被放在了室内的东西两侧。各国元首参加会议时将路过这两个园子,欣赏美景的同时,春、秋园也实现自然采光,成为建筑内部节能亮点。

相比会议中心的节能,会展中心的圆形设计本身就具备最小的风阻。而150米长、10米宽的下沉庭院,本身就是一种自然采光与通风的结合,同时整个庭院也盘活了地下室空间。建筑顶部的天眼也为自然采光提供了通道。

超大空间,热气流向上流动,火灾烟气同样向上流动,不利于节能,有安全隐患。对此,刘方磊对会展中心外环廊外倾的幕墙进行了技术创新,利用会展中心大挑檐的避雨作用,外环廊外倾的玻璃幕墙采用下旋外倒常态化,并在玻璃幕墙上方加旋转玻璃片,以这种生态合理的构造,在自然气候良好时开启旋转玻璃片,完成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一年中可达到多半时间开启。与此同时,从美观上,幕墙的外倾单元体有叠涩的效果,与挑檐相得益彰。

■链接

安保中心会后可变观景台

负责整个区域安全保障的安保中心,位于核心岛的西侧台地上,设计采用“水流云在”的烽火台造型,二层小楼顶部设计了几个烽火台,守候与保卫着整个会区以及核心岛的安全,会后可以成为尽览整个区域景色的观景平台。安保中心的入口是一片尺度巨大向外挑出的遮阳棚,可以为游客提供遮阳屏障,也可为安保中心提供一个有通透感的视觉汇聚。

“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安保中心在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乃至工程实施过程中,都得到了北控业主、BIAD集团领导、第一分院分院领导以及各位设计同仁的关心帮助与指导,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刘方磊最后特别强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