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怎么建 请你建言
3套方案的造型分别是“根包石”、“贝壳”、“台风云图”,市民可发邮件提建议 2号方案:根包石 建筑外观:树根盘根错结,分布于墙壁上和夹缝中,将主体馆舍的几个建筑团团包围。 寓意:反映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及山城人民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展现根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6号方案:贝壳 建筑外观:主要建筑物由三个“贝壳”组成,中间是“大贝壳”,两侧为“小贝壳”。支撑的外部柱子,造型是“恐龙骨架”。 寓意:从外观上看,很容易将博物馆与“自然”联系起来。 12号方案:台风云图 建筑外观:造型灵感源自台风云图,两个半螺旋造型的建筑,形成逐步升高的旋窝体。 寓意:风、云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现象,此设计意在表现大自然本身。 记者 蒋艳 整理
作为重庆十大社会文化设施之一的重庆自然博物馆会是什么模样?市规划局昨日称,专家选出的三套推荐方案,即“根包石”、“贝壳”、“台风云图”,正在进行完善,请市民多提建议。 市民可发邮件到“规划在线”邮箱(cqghzx@163.com)发表建议。据悉,市规划局已着手准备,计划近期在市规划展览馆进行相关方案公示。 博物馆将落户缙云山下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有两个馆区,分别位于渝中区枇杷山和北碚区文星湾,其新址是经过多次研究才确定下来的。 据介绍,最先考虑的新址有渝中区枇杷山、北碚文星湾原址、南岸区弹子石。枇杷山是城市规划的控建绿地;北碚文星湾老馆占地不到两公顷,作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已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岸区弹子石虽然依山傍水,但无法与老馆建立历史文化联系。经过研究,市竞技体育中心另行选址,移至大学城后,北碚新城缙云山下空出地块,自然博物馆才得以“落户”。 占地1200亩有7个分区 据介绍,重新规划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占地约1200亩,计划采用“馆园合一”的方式修建。“馆”的功能为科研、收藏、展示;“园”是自然或科学的主题公园,承担游览、休闲、娱乐功能。其初步规划的功能分区包括:主馆区、互动实验区、恐龙生态复原区、动植物保育区、自然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旅游服务区。 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主馆区建设,通过招商同步其它区域。 据悉,重庆自然博物馆主体馆舍占地面积约216亩,计划建设四部分:主展馆、标本楼、游客服务中心、环境工程。 主展馆,计划用于陈列展示的面积约1.46万平米;标本楼,承担收藏、科研、标本修复以及信息咨询等功能,其中,标本库房按照储藏20万件标本的容量设计;游客服务中心将按AAAA级旅游景点的标准修建;环境工程拟设置功能性露天展示区,初步计划的室外展项有丛林迷宫、鸟语森林、蝴蝶谷、奇石阵、四季花卉等。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