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筑巡礼(一)
这些建筑都是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并且都是1970年以后建成的,有的在建筑史上有里程碑的作用。 迪斯尼音乐厅 既像数艘在大海上扬帆破浪的帆船,又似外星人用巨型银色钢块堆彻的雕塑……经历16年波折、耗资2.74亿美元修建的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20日在洛杉矶市中心正式落成。这座超现代的大型建筑即将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新家,它将以其动人心魄的独特外表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新地标,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和旅游者共同膜拜的艺术殿堂。 在秋日艳阳的照射下,新落成的迪斯尼音乐厅的银色不锈钢外表熠熠生辉,令其周围那些略显灰暗沉闷的高楼黯然失色。前来参加当天上午举行的落成剪彩仪式的100多位贵宾政要们在这座音乐厅前无不感到眼前豁然一亮,不禁对其啧啧称奇。 这座建筑的主要赞助者、洛杉矶地产巨亨埃利·布劳德骄傲地说:“迪斯尼音乐厅是洛杉矶市的一个新象征!它将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议会大厦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拍照的建筑之一!”曾为修建迪斯尼音乐厅作出巨大努力的洛杉矶市前市长里查德·雷登则断言:“迪斯尼音乐厅是过去一百年来人类所修建的最伟大的建筑! 迪斯尼音乐厅是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的大手笔。他在剪彩仪式上说,他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这座建筑“建造成为一个让人们欣赏音乐的美丽处所,他们将以过去所没有体会过的感觉来欣赏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演奏”。他在讲话中特别感谢迪斯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遗孀丽莲·迪斯尼,因为正是她鼓励他设计出一座“国际上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他说,为了表达他对迪斯尼夫人的敬仰之情,他特地以玫瑰花为主题设计了音乐厅的后花园,因为迪斯尼夫人生前最喜欢他送的白色玫瑰花。 从正门拾级而上,穿过一个在巨型块状建筑包围下的圆形小广场,就可进入迪斯尼音乐厅,这里可容纳2265名听众。盖里运用丰富的波浪线条设计了天花板,并营造了一个华丽的环形音乐殿堂。为使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得到同样的充分的音乐享受,音乐厅采纳了日本著名声学工程师永田穗的设计;厅内没有阳台式包厢,全部采用阶梯式环形座位,坐在任何位置都没有遮挡视线感觉。音乐厅的另一设计亮点是,在舞台背后设计了一个12米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乐会则如同在露天举行,窗外的行人过客也可驻足欣赏音乐厅内的演奏,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此一设计绝无仅有。 此外,迪斯尼音乐厅南部还附设一个可容纳120人的小厅,另外还有一个可容纳600人的儿童露天剧场。迪斯尼音乐厅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备,音乐厅内部则设有小卖部、咖啡厅和餐厅,还设有一个有2000个泊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修建迪斯尼音乐厅的设想最先是迪斯尼夫人提出的,她在1987年率先给洛杉矶市音乐中心捐款5000万美元,作为修建音乐厅的启动经费。随后洛杉矶市政府表示大力支持这个项目,以振兴日益衰败的洛杉矶市区。市政府特地在市区划出一块约4英亩的土地,无偿作为音乐厅建筑用地。同时,洛杉矶市议会还同意负责修建音乐厅周边的道路和绿化工程。 但迪斯尼音乐厅的真正建设经历了不少波折,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使筹款遇到麻烦等原因,音乐厅工程一再拖延。在1998年,向来以善于将海洋与园艺相结合的建筑大师盖里力挫众多对手,以其新颖前卫的设计一举夺标。据说盖里使用了一种超级航天设计软件才设计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图样。但由于其使用的外表材料是巨型不锈钢板以及设计的前卫性,给施工增添很大难度,因此该建筑历时4年才完工,而且整个工程总耗资高达2.74亿美元。 从洛杉矶市区驱车往西,到加州405号州际高速公路后向北不远就可以看到绵延不断的圣莫尼卡山脉,在山上海拔881英尺高的山崖处矗立着一群奇特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尔的洛杉矶盖蒂中心Getty Center。它包括一座非常现代化的美术博物馆、一个艺术研究中心和一所漂亮的花园。如今盖蒂中心已经成为洛杉矶市继环球影城和迪斯尼乐园之后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人文景点,也是艺术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盖蒂中心的拥有者是美国著名的盖蒂家族基金会,其创立者即曾经位居美国首富的石油巨子J·保罗·盖蒂一世。这个被称为是美国最富有,又是最吝啬的人曾用他拥有的33亿美元财富中的三分之二来购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品并为此特地建造了盖蒂博物馆,但却因父子失和而剥夺了他儿子保罗·盖蒂的继承权,他在遗嘱中只给儿子留下500美金的遗产。在老盖蒂1976年去世后,经过多重波折,保罗·盖蒂二世才得到了盖蒂家族巨大的财产,同时也继承了其父亲对艺术品痴迷般的热爱。由于日益增多的收藏品使得位于马里布地区的原盖蒂博物馆难以容纳,1983年,盖蒂基金会斥巨资在洛杉矶西部买下了110英亩山坡,用来建造新的盖蒂艺术中心。 经过一年的严格甄选,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理查德· 迈尔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委以设计盖蒂中心的重任。在经过长达13年的设计和施工后,总耗资达十亿美元的盖蒂中心终于在1997年落成。盖蒂中心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山谷坡地并延伸到两侧的山崖。由于周围居民担心日后被参观者车流干扰,迈尔特别设计了进入中心的轨道电车,所有来访者车辆都只能停放在山下的地下车库中,然后换乘盖蒂中心的电车上山,行程约5分钟。盖蒂中心的主体是由大厅和一组独立展厅组成的美术馆,依山就势的展厅被巧妙地分为两组不对称的楼群,六幢展厅建筑造型风格相近,但却又各具变化,方向形态错落有致,楼群中间则是露天庭院和水池。各展厅由天桥、楼梯和过廊相连接,空间的转换自然而流畅,观众在看完一个厅后,可以间歇地回到室外环境中,让身心得到调整。 在盖蒂基金会和当地人士的要求下,迈尔放弃了他一贯的以白色和金属材质为主的设计风格,大量采用以来自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石灰岩以满足降低建筑物外表亮度的环境要求。浅褐色的石灰岩板表面故意被处理成斧劈刀削般的凹凸起伏,颇具古风,观众甚至还可以按照参观指南在其表面找到贝壳和其它生物遗骸化石。这种石灰岩不仅吻合以收藏古代欧洲艺术品为主的美术馆特色,而且与光滑的玻璃和铝板形成了丰富的质地对比。在美术馆的花园露台,几根高大简洁的柱子使人不禁想起雅典的卫城,其空间处理手法大胆奇特,令人叫绝。迈尔这一现代风格与古典传统结合的杰作得到空前好评,同年他获得了美國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 保罗·盖蒂父子对欧洲古典绘画与雕刻都十分喜爱,特别倾心于希腊与罗马,他们这方面的收藏在美国除了大都会美术馆外几乎无可匹敌。在盖蒂中心美术馆落成后,在洛杉矶马里布的原盖蒂博物馆中的1500件希腊、罗马和埃特鲁斯坎时期的艺术精品被迁移到新美术馆展出。加上馆藏的16世纪前至19世纪的欧洲与美国的雕刻、素描、绘画、工艺和摄影作品,藏品的总数达到了50000多件。虽然对于一个西方的美术馆来说,50000件的收藏并不为多,但盖蒂美术馆藏品的质量实属上乘,因为其中包括许多大师的重要作品,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珍品更为难得。而绘画馆内的近代绘画如印象派绘画不少也属大师的代表作。1987年,盖蒂基金会在一次拍卖中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鸢尾花》,创造了当时的最高记录。盖蒂美术馆的展厅采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的光照调节系统,馆内始终保持着明亮而柔和的自然光照,使绘画作品既有足够的观赏条件,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作品不受紫外线的损害。当自然光线不足时,人工光照系统会自动进行必要的补充乃至完全使用最接近自然色温的灯光照明。 盖蒂美术馆也是我所见到过的,有着最为出色的艺术普及教育的博物馆之一,每个展厅的入口都有专门的艺术普及教育展室,有美术馆职员和志愿者进行介绍,解答问题。绘画展厅陈列着古代画家使用的颜料和绘画工具,雕塑厅中则用一系列模型具体地展示出罗丹的巴尔扎克铜像的浇注过程。盖蒂中心的艺术品维护与修复中心可以说是欧洲以外最权威的希腊罗马艺术品修复与研究机构。参观者能通过实物、模型和录像形象地看到残损严重的碎片是怎样被进行修复并最终复原为一具精美的古罗马人像雕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着文物保护与修复课题的研究,前几年,该中心还参与了我国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项目。 盖蒂中心的另一特点是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的协调,用迈尔的话来说,就是“建筑和景观同样重要”,两者共同组成一件巨大的艺术作品,因此在我看来还可以说是美术馆建筑及环境设计本身与藏品也同样重要。在美术馆庭院间处处点缀着水池、山石和植物景观,顺美术馆西边平台而下,有一条弯曲小径跨越人造的溪流,流水冲击着鹅卵石,发出悦耳的声响,园艺设计师奥琳将其命名为声音的雕塑,移步其间,一波三折九徊转,多少可体味出东方园林曲径通幽的意境。小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中央花园,400多株杜鹃花组成了一个植物的迷宫,其灵感则是源于典型的欧洲园艺传统。盖蒂花园中种植着300多种不同的植物,总共达一万余株,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昂首怒放的洛杉矶市花鹤望兰。 结束一天的参观,在美术馆巨大的石灰岩柱廊下的露台坐下,要上一杯咖啡,放松疲惫的身心,放眼望去,脚下是绿色掩映的中心花园,远方的天际线处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了。微风习习,夕阳西斜,黄昏的加州阳光映照着山崖上的博物馆,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如同希腊与罗马的艺术今天仍具有难以超越的辉煌。盖蒂家族将地中海文明的遗产搬到了太平洋西岸,而理查德·迈尔则把古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在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合,人类的优秀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前行。 这也是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位于明尼苏达大学校园内。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