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在建数千万元经适房或拆除让位农运会
河南省南阳市两栋投资数千万元、正在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康泰中央花园,在即将完工之际被令停工,面临拆除的命运,由此被称为“最短命经济适用房”。 据了解,停工是因为政府更改规划,要在此地建成农运会新闻发布中心。媒体报道后,两栋27层的楼房如何处置,拆还是不拆,至今没有定论。 事件 经济适用房竣工前停工 康泰中央花园经适房项目既是为了解决南阳市仲景路拓宽的安居工程,也是2008年南阳市新开工建设的2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中的一部分,被列为南阳市当年的“十大实事”之一。康泰中央花园位于南阳市张衡路和大屯路交叉口附近,总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其中的3号楼,是针对防爆厂200多拆迁户定向开发的。 2008年4月,因为这一工程,王浩然成了拆迁户,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开始租房子住。原本准备今年搬进新家,但几个月前,就在已建的两栋27层楼房即将封顶交房之际,这一民生工程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 “市里筹办2012年农运会,听说要在那里建新闻中心。可谁想过,我们等这房子等了多久。”王浩然的妻子杜振坤说,“我们看着它盖起来,现在又要看着它被拆掉。” 像王浩然一家三口一样等待入住康泰中央花园的,至少有300户。杜振坤的同事、南阳市防爆厂职工刘发梅也是康泰中央花园的购房者之一。她说:“从圈地的时候起,我们每天都过来看房子,希望早点施工早点入住。但是停工后,开发商人去楼空,电话停机,我们几百号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就这样一直在外面漂着。” 开发商南阳市康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文飞证实,两栋楼的建设成本在7000万元左右,一共484套,已经售出300多套,原本预计2010年10月交房。然而因为停工,一切都变得遥遥无期。 在康泰中央花园的施工现场,工地围墙内随处可见开挖的土堆和成片的荒草,开发商的办公大院内渺无人迹。不远处是两栋框架已成的27层高楼,但没有施工人员,零星的防护网残片挂在外墙,一架塔吊孤零零地立着,看不出任何施工迹象。 项目停工半年未见叫停通知 令人奇怪的是,在项目停工半年之后,叫停通知却至今没有“现身”。 据陶文飞介绍,2009年10月份左右,公司突然被告知要求停工,随后施工断断续续,2010年春节施工队伍最终撤离,从2010年3月起施工设备也开始陆续撤出。“我的手机成了热线,但停工通知是总公司领导电话传达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任何正式文本,我也没法答复购房户。” 有群众提出质疑:南阳市承办2012年农运会是2008年3月份确定的,明显晚于康泰中央花园的项目规划,因此新闻中心完全可以避开小区进行规划选址。 就此问题,南阳市规划局以领导出差为由,未作出回应;南阳市国土局副处级调研员王泽昆说,康泰中央花园的项目用地手续完全合法。作为经济适用房用地,如果因为规划调整,可以收回,前提是必须要有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正式文件作为依据。但目前为止,尚未接到有关新闻中心建设的书面规划。 农运会方面申请拆经适房 记者获取了几份有关农运会新闻中心建设的内部文件,大致勾勒出了康泰中央花园停工的决策过程。 2010年3月10日,农运会新闻中心建设指挥部向农运会筹委会“紧急请示”,这份“宛农运新(2010)6号”文件提到:康泰中央花园项目位于农运会新闻中心项目区内,且康泰项目已建两栋经济适用房刚好占压新闻中心主楼的规划地,“为保证新闻中心如期开工,必须尽快收回康泰项目已征用地和拆除两栋已建27层经济适用房。” 该文件还明确提出建议:由新闻中心建设指挥部协调,纪委、土地、规划等部门参与,成立工作组调查核算康泰项目土地征用各项投资费用,提出收回补偿初步意见,并提交市长办公会研究;在摸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拆一建一的办法进行补偿安置,3月底拿出具体补偿安置意见;由规划、土地等部门负责,尽快研究确定康泰项目经济适用房置换用地。 市长办公会同意收回土地 3月29日,“宛农运纪(2010)3号”农运会南阳市筹委会秘书长办公会议纪要显示,会议就新闻中心、体育公园建设涉迁单位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一致意见:根据新闻中心设计方案和有关设计专家的意见,“康泰项目已建两栋27层经济适用房影响新闻中心主体楼的开工建设,且不适宜在新闻中心主体楼建成后进行拆除,应尽快予以拆除。其相关补偿和拆除安置工作应抓紧落实。” 4月16日印发的“宛政纪(2010)21号”文件显示,关于康泰项目的处置和土地收回问题,市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新闻中心建设指挥部提出的建议,即康泰项目使用的232亩土地由市政府收回,由新闻中心建设指挥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依据审计核定的结果,“按照等价置换的原则,由市规划局、国土局等单位负责,尽快完善土地收回手续,研究确定安置用地”;康泰项目已建的两栋27层楼房要按照1:1置换的原则进行安置,并按照已制订的具体方案开展拆迁工作。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