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一个规划师眼中的桥头堡

2007-7-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2| 评论: 0

简介:水溶城绿融城 桥南片区刚做规划时,美国诗建建筑设计(中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小健实地踏访了好多次。 “交通混乱无序,路面狭窄。”王小健说,这是桥南片区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走进村庄,城乡接合部 ...
水溶城绿融城
桥南片区刚做规划时,美国诗建建筑设计(中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小健实地踏访了好多次。
“交通混乱无序,路面狭窄。”王小健说,这是桥南片区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走进村庄,城乡接合部的特征显现,私建房子毫无规划,周边环境脏乱差”。
本地人的说法很直观,池店镇华洲村陈先生直言,过去的桥南片区,广告牌横乱竖立,客运站、水果批发市场夹杂在一起,这里又是晋江、厦门、南安进入泉州市区的“瓶口”,交通乱得很。
按照市政府对桥南片区的定位,这里要建设泉州市晋江南岸一个重要的城市次中心区,通过标志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在塑造新城市形象的同时,周边建设兼具自然和人文气息的高品质住宅区。
通过实地踏访,王小健和其他设计师有了一个设想,那就是“绿融城,水溶城,水绿城相依”。
“这些村落中拥有较大面积的农田及水流,用地南北两端各有一条区域排洪渠通过。”王小健说,利用这些原有的水体资源,通过整治和改造充分挖掘其景观资源,可以造就桥南片区的景观优势,这就是“水溶城”的独特韵味。
另外,王小健说,在桥南周边的江南公园、市民广场等已经有建成的公共绿地的基础上,桥南内部也将设置诸多绿地,如城市中心步行街广场、立交桥退让绿地、南低渠休闲绿化带等。这些绿地形成一种环绕的连续的绿化景观系统,并蔓延渗透到住宅区各个组团之中,真正形成“绿融城”的景观特色。
四大功能模块
“泉州大桥南片区北侧已建成泉州市民广场、展览城、游乐园等公建设施;片区东侧现已形成城市范围内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与华洲建材装饰市场。另外还有朵莲寺、大榕树,也作为保护对象遗留着。”王小健分析称,该地区拥有一定的商业服务集群,且地处交通要道,区位条件优越。根据定位和现状,他们将桥南片区规划为四个功能区。即:商业文娱区、商贸办公区、高级住宅区、其他发展用地(如图)。
规划中,桥南片区还将结合城市广场和绿化走廊,设置一座1.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和一座影视文化娱乐综合中心。
按两个居住规模配套建设社区活动中心、中学、小学、幼托、医院等公共设施也在规划之列。其中要预留150亩用地,建设一所达标完全中学、两所20亩以上达标小学。
另外,除了地块中将建的高级住宅区及众多绿地外,还将在交通干道的视线聚焦位置处设置标志物———城标,以对应于遥遥相望的古城标志物东西塔。

南下跨江的桥头堡

桥南片区改造,当地居民是最直接受益者,他们将完成“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居住高楼大厦,出入高档商场,还有配备齐全的娱乐、教育、文化等场所,丰富业余生活。
在王小健看来,站在泉州旧城区的角度看,桥南片区改造是城市跨江发展,而站在大泉州角度,它是市区与晋江等周边城市相连接的新城。

实际上,桥南片区承载的城市次中心任务,在有关专家看来,是缓解泉州老城区的压力,泉州跨过晋江发展的一种表现。
王小健认为,城市化进程赶不上经济快速发展,这是泉州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城市扩容,成为泉州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而跨江发展就是城市扩容的一个举措。
王小健说,泉州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市,地理位置上虽然处于全国百强县的中心位置,但滞后的城市结构限制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容量、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的滞后发展等各个方面。另外,泉州市区古城保护开发,要求泉州市寻找新的开发区域。
“跨江发展是城市扩容的一个支点。”王小健认为,像桥南片区这些新开发的区域,应能改进旧城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交通压力大、有限规模开发、公共空间少和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他拿市民居住问题举了一个例子。老城区内有限的开发规模,已很难创造出新的居住模式,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市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日益减少,政府利用土地收益进行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的资金就受到限制,进而限制了城市的发展。而桥南片区是泉州地区目前最大的拆迁改造区域,将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尚社区、优美的环境,这对市区居民的居住观念将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而桥南片区片区建设领导小组有关人员介绍,桥南片区改造是泉州中心城市“东进、南下、西拓”发展战略中“南下”的桥头堡,是泉州大城市发展的一项举措,泉州市、晋江市两级政府都非常重视。
据介绍,南下是泉州的发展战略之一。2002年,鲤城区政府行政中心搬迁,鲤城区级机关南下过江;2004年7月,市区“三桥”收费站的撤销,泉州市区南大门真正打开,江南新区城郊变城内,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态势;到如今,桥南片区3000亩的大规模改造。
这些,也无不显示了政府对“跨江发展”与“南下”策略的决心。

□相关链接

“东进、南下、西拓”
泉州发展战略
“十五”期间,泉州市突出“东进、南下、西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东进”,即继续抓好城市中心东片区的规划建设,带动城东、东海、洛阳、秀涂组团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已推动城市向东拓展,完善中心市区的主次干道,形成了“六横五纵”的道路设施。沿海大通道、大坪山隧道和后渚大桥“三大”东进骨干工程,有效地撑大了城市骨架,促进了城市东片区的繁荣。
“南下”,即跨江(晋江)南下,加快江南、池店组团的建设,塑造泉州南大门的良好形象;以鲤城区政府搬迁为依托,推进泉州中心城市跨江发展,先后建成了泉州展览城、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使江南片区成为泉州又一亮点。
“西拓”,即稳步推进北峰、丰州组团的开发建设。以西湖公园为龙头,规划建设博物馆区,形成名城名山之间的田野风光过渡。江滨路、城西环路、城北环路、307省道和泉山路通车,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先后竣工,城市西片区日趋升温。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