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规划师的尴尬

2007-6-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9| 评论: 0

简介:王富海   规划师,作为一个职业,工作的对象是城市。规划师们大都怀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希望城市像得到良好滋养的有机体一样,协调、平衡、茁壮地成长,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安全、方便、舒适地生活。如此理想化的职业 ...
王富海
  规划师,作为一个职业,工作的对象是城市。规划师们大都怀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希望城市像得到良好滋养的有机体一样,协调、平衡、茁壮地成长,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安全、方便、舒适地生活。如此理想化的职业,本应是文学的、艺术的,而规划工作偏偏是技术的、行政的,甚至正在走向更为冰冷的经济范畴、法律范畴——如此这般,还能保持童贞,规划师们真的应该佩服自已。
  回到现实,规划师们实在应该同情自已一回,因为他们注定要工作在矛盾当中,很尴尬。
  规划是什么?思维者、技能者、理想者、行政手段者,各有所论。人们一般理解的“城市规划”,专指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规划师”的职业只存在于这一特定领域。而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从确立目标,到决策,到各类开发修建,都要筹划,都有规划行为。“规划师”的工作职责根本不能控制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只能规划“目标”而不能规划“行动”,岂不尴尬?即便规划工作真的如很多文章里论述的那么重要,放到城市建设中大而概之,“这种”规划行为应当犹如人体活动中脑子的地位,不像五官四肢般直接操作,而起到判断和支配作用。但在现行体制中,规划行为并没有被放在头部,具体安排在哪儿,各有各的理解。错位如此,能不令规划师尴尬?
  然而规划师毕竟是理想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他们表现出了巨大的自我约束精神和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几年来,规划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断转换,恨不能把任何影响城市发展和规划工作的因素都揽入囊中,从国外各种规划理念及方法的引人,规划内容与成果的广泛探讨,到规划教育改革和规划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到规划的实施体制、规划机构中的技术构成(执业制度),再到规划的法律制度等,层出不穷,但这些探讨仅仅限于前瞻方面,极少对过去的检讨和对自身的反省。像极了中国足球,昨天体能,今天素质,明天战术,再就是心理、教练、裁判、职业化等等,逼急了就对着国旗宣誓。
  城市规划之于城市建设属上层建筑范畴,对应城市建设机制的巨大变化,近年的规划机制反应不够,规划工作的整体组织不力。编规划的靠电脑把成果打扮得整齐漂亮,越发有卖相,不论可行与否,最实惠的是可以接点私活贴补家用;管规划的一面对政府行为中行政原则践踏技术原则产生些愤慨,一面也颇得意于市场发育而烘托出的权力;论规划的陶醉于对知识爆炸中新鲜信息的文字处理,在想象的空间中指点江山,不屑于作作中国城市和城市中和人也好、物也好、流也好的些许基础研究,规划行业的各级组织者疏于将几大块组成合力,规划的内部运行机制远未完善,惩论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与决策与决策架构,又怎能在政府转变职能后,更为开放的规模式中发挥协调作用?
  观念超前了,体制跟不上;做法超前了,理论跟不上;作用超前了,地位跟不上。这就是规划工作面临的困境。
  干着今天的,想着明天的;干着自已的,想着别人的;干着本职的,想领导的;干着单项的,想着全面的。这就是中国规划师的尴尬。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