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西安楼市 中式建筑正流行

2007-4-2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1| 评论: 0

简介:时光流转,岁月悠悠,新千年之后,西安房地产市场上悄悄 兴起了中国传统建筑之风,从群贤庄到曲江华府、紫薇臻品、楼观古镇、沁水新城,从南山庭院、山水草堂、华荣·风景大院到曲江·尚林苑,莫不以中式建筑 ...
时光流转,岁月悠悠,新千年之后,西安房地产市场上悄悄

兴起了中国传统建筑之风,从群贤庄到曲江华府、紫薇臻品、楼观古镇、沁水新城,从南山庭院、山水草堂、华荣·风景大院到曲江·尚林苑,莫不以中式建筑风格吸引着购房者的眼球。
■中式建筑 承载千年古文化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人们注重的已不只是居住的物质条件,而是越来越看重居住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思想讲究内敛,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反映在中式民居建筑上也讲究的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相生,隐于山水之间、隐于市、隐于院墙之内。生活功能的便捷是居住的基本条件,而一个由街巷、高墙、门楼、庭院、飞檐等组成的中国传统民居,带着传统文化的智慧,给眷恋传统文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归宿。
中式建筑倡导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和谐回归。这些建筑以两层至四层为主,以低密度、高舒适度为特点,以围合式、前庭后院、高阔大门为基本特征,以传统的中式建筑元素为装饰和点缀,传承着“天地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人居文化精髓。
■浐灞生态区 亲近自然的首选区域
随着新一轮城市战略构想的实施,城东广大区域因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西安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之一,将以未来东部新中心区的形象问世。而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和实施,在给西安城市提供了一个天然大氧吧的同时,也无疑使原本就已经很成熟的城东板块向东得到了延伸,并为改善区域环境和提升城东整体人居形象,推动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按照西安市城市规划,预计将有50万左右的人口移居浐灞生态区域。
有着“十三朝古都”美誉的西安,曾经有过“八水绕长安”的美景,而其中的“两水”指的就是浐河和灞河。尽管浐灞河在一段时间内其历史的光辉被伤痕所替代,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浐灞河流域逐步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安珍稀而独有的第一大自然活水水体,在大西安未来发展中将成为一个有着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城区。
■亲水宅院 成就品质生态人居
一个地域决定着一种气质,一种品质决定一种生活。坐拥生态湿地,迎着灞柳风雪,星星点点的民居更显得妩媚动人,一个富有生态特色的人居环境和建筑空间,一个建筑、人、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已在浐灞生态区浐河城市段形成一大景观。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大水和大绿中,有着“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中国徽派民居,被沁水新城移植到了西安浐河之滨,一座座洋溢着“江南水乡”韵味的建筑,一对对豪门大宅,撷取了江南建筑特有的秀美伶俐,一砖一、一梁一栋与雄浑大气的汉风唐韵在此交相辉映。
坐拥由150多种百年原生树种营造的人与自然相融的园林意境,与水为邻,在自家庭院内,一副花架、两只小鸟,一盘残棋,一壶清茶,一盆花草,尽情享受罕有的宁静与高远,生活的闲适与轻松,与世无争,在自己独有的世界任思绪飘扬。
  徽居院落介绍
  “安徽古建筑群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2000年11月30日中国徽派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民居的建筑艺术,最强烈的特点就是黑瓦白墙构成的点线面、黑白灰的有机组合。以白墙、黑瓦成为别墅的主要色调,将园林式院落引入现代住宅,每户拥有前院、后院、中庭天井三大露天庭院。
“徽居”的白墙原先并非为了粉饰,而是当时的一种生态选择。粉墙防潮,又能反射阳光,后来,随着徽州文化的发展,大量读书人宁静、素雅的审美情趣促成了黑白墙之风尚的蔚然兴起。尤其是到后来,受到中国水墨山水画黄山画派的影响,这种黑白之美越来越受到认可。
“徽居”石牌坊以“门”的仪式感,映衬大家族的礼仪风范。入户门为朱红色大门,门外铺有青石台阶,台阶两侧是抱鼓石,石上一般会刻上梅兰竹菊等图案。院内沿袭中式建筑“四水归堂”格局设计,户内中央露天天井,确保室内采光和通风。
院墙为一排排气宇轩昂的马头墙,墙头的每片黑上,都刻有一个象征着辟邪镇宅的“瓦猫”图案。
作为民居建筑的精髓,徽派建筑除了造型的多样性、形式的艺术性外,还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与实用兼有的和谐统一。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