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回归生活的景观设计——记李建伟先生北林讲座

2007-4-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9| 评论: 0

简介:  4月13日晚,北京林业大学图书楼五层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EDSA(亚洲)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将要在此给北林学子们作一场关于“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的精彩报告。   景观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 ...
  4月13日晚,北京林业大学图书楼五层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EDSA(亚洲)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将要在此给北林学子们作一场关于“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的精彩报告。

  景观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体验”

  首先,李建伟先生用两张南方山居环境景观和西北大草原景观的图片作为自己的开场白,因为在他看来,现代景观并不一定很复杂,也不一定需要太多的元素和壮观的视觉效果,关键是要体现出“景观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设计中,我们要关心人、关心人们的生活、关心人们的需求,要使得我们设计的场所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场地与人们的生活更协调。同时,李建伟先生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景观设计的体验,提出“景观并不仅仅是优美的视觉形态,更是人类赖以栖息的生活场所,其实景观的本质就是人的感受和体验、场地的历史、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紧接着,李先生批判了现实设计中那些“毫无人性”的大广场、大铺装现象,尤其提到了杭州金鸡湖滨海设计中的部分不足。他认为在该设计中,有些场地过于华丽的灯光设计完全是在考虑人们晚上使用的需求,而根本没有考虑人们白天在此庇荫、休闲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设计更应该是“全天候”为人们服务的设计,而不是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时间段的需求。正如前段时间刚刚竣工的四川成都天府广场一样,虽然夜景非常的豪华、壮观,但是在白天,此处好象是很少有人光顾的,这是非常可悲的,因为我们的设计师没有满足人们在白天生活中对此场地的需求,没有使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记得在美国,曾经出现过由于城市铁路发展而对景观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在全球气温日益升高的今天,温度已经成了一个新的对景观功能和形式有巨大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在今天的设计中,尤其要考虑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庇荫场所的需求,因为现代景观创造的本来就应该是很“平易近人”、令人很亲切的场所。

  反对 “点、线、面” 传统模式 用“景观系统”规划现代城市

  在谈到当今城市建设时,李建伟先生批判了我们现在“爆炸”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他还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时下人们过于“急功近利”的心态。正是由于这种心态,才使得我们的城市逐渐失去历史、失去文化。

  在今年2月12日,使用仅18年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被成功爆破,而时隔仅仅两个月后的4月12日,使用了32年而又距五里河体育场不远的辽宁体育馆再次传来被“成功爆破”的音训。我们在“炫耀”我们高科技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城市逐渐失去承载文化、历史的载体,而这种现象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李建伟先生还认为,在规划我们现代的城市时,传统苏联的“点、线、面”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今天全球社会大背景下的需要,我们更应该用“景观系统”的概念来规划我们的城市,因为今天的环境压力要求我们建设的应该是一个更加生态的城市、一个森林般的城市。

  最后,在谈到如何更好的保护城市遗迹时,李建伟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在保护遗迹时,不应该仅仅保留遗迹本身,而应该尽力去保护关于此遗迹的一个系统、一个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保留的故宫一样,那是一个很好的遗迹环境,虽然我们其他的遗迹可能无法得到象故宫那样类似的保护措施,但我们也应该尽力去保护一个个关于遗迹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