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香港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香港:审时度势淡出楼市

2002-6-1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99|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8个月前宣布政府暂停出售“居屋”决定,日前再度宣布恢复销售“居屋”。消息传出如一石击海,再掀波浪。香港特区政府一暂停、一开闸,并非显示政策摇摆不定,而是有更新的一个涵义:即 ...

  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8个月前宣布政府暂停出售“居屋”决定,日前再度宣布恢复销售“居屋”。消息传出如一石击海,再掀波浪。香港特区政府一暂停、一开闸,并非显示政策摇摆不定,而是有更新的一个涵义:即延续了20多年的房屋政策,行将寿终正寝。
  香港特区政府建设并经营“居屋”,目的是向楼价高企时无力购买房屋的低收入人士伸出援手,并起调剂市场的作用。在楼价大幅度下挫达到五六成的去年,政府为了让楼市好过,9月由曾荫权出面宣布暂停出售政府“居屋”10个月。
  或许是由于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缘故,日前曾荫权宣布恢复出售。不过,在出售的数量上有明确限定,并显示逐步缩减的意图:在今年度只推出约5000个居屋单位,2006年至2007年以后,则每年出售的居屋降至2000个单位以下。
  本次,香港特区政府显示出逐年淡出的意图,有分析家认为,此既可看出政府看淡未来几年楼市的态度;同时还表露出政府淡出市场的意愿。
  在回答有关政府缩减出售是否有“托市”嫌疑时,曾荫权就表露出本意。他说,宣布此决定“不受任何既得利益分子的影响”,“我们的策略只是想避免公营房屋与私人房屋市场出现重叠”。
  其实,香港特区政府本次限量恢复出售居屋,包含两个明显的动机:一是将积货清掉,同时令在建的公屋能够如期落成并出售,减少资源浪费;二是逐步淡出,避免大起大落,让政策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
  香港“居屋政策”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经济起飞时,楼价一路飙升。楼价雄起速度之快,令人怵目,急需置屋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不少。政府为了照顾这部分人士的需要,介入市场,参与建设与销售,平抑楼价。1978年香港房委会就推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可以说,“居屋政策”是干预市场的一个手段。
  不过以房屋政策来说,自香港1978年推出“居屋”首期至今,楼市并未真正受到左右,而是仍按自己的路向奔走,有急升有暴跌,有分析家指出去年暂停出售,事实上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但自由经济政策是一个大的概念,奉行它并非意味着政府在经济问题上定要无所为,可以袖手旁观,恰恰相反,在引导和战略决策上,政府有责任去做更多的文章。只是在很多领域不宜直接插手市场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