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哈萨克斯坦建筑业“心存无奈”

2007-3-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3| 评论: 0

简介:  在阿拉木图市,每10个建筑工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一直干下去,而其余的则自动转为“下岗人员”。 这些跑到阿拉木图市来挣钱的建筑工人,基本上都是哈萨克斯坦各地20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毫无专业性 ...
  在阿拉木图市,每10个建筑工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一直干下去,而其余的则自动转为“下岗人员”。

这些跑到阿拉木图市来挣钱的建筑工人,基本上都是哈萨克斯坦各地20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毫无专业性可言,一般也没有服过兵役。他们手头所拥有的文件是:身份证和合法劳工证。他们大部分是干一星期就走人,在被抛下的工地上只剩下了些安全帽、皮带,工作外套、裤子和靴子之类的东西。甚至还有些人,刚干一天,刚穿上工作服,第二天就不来干活儿了。这种情况在阿拉木图市的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因为受不了艰苦的劳动条件:在高空、严寒条件下作业是需要很好的健康状况的。

建筑工地上的人事管理人员只能迁就现实。“招工时,我们要立马拿到两份申请文件”,一家大建筑公司的人事管理人员玛琳娜·伊万诺娃说,“一份是录取用工的,另一份是自己主动辞职的。这些申请书都不署日期。所以,如果谁不来干活了,我们就把日期和离职人员的名字添上。我们只能采取这种手段,因为劳动法不完善,并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大家只要不来了就等于辞职。”

如果工地上能稳定地保持建筑队有100人就是很大的成功。实际上只有六七十人,人员总是在不停地换。建筑工地一般实行计件工资。如遇上停电、吊车坏了就停工。再加上建筑队长对这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工资大家都差不多。如果工作质量不好,质量监督部门不会允许让它通过验收。自然,返工是不会给工资的。新手一般都需要教,有些经验的或者真有技术的人就来当师傅。年轻人若想学会并成为好工人,那么他就不得不多次返工。所以,新手拿不到原定8万到10万坚戈的工资。

这种情况并非只在哈萨克斯坦发生,在俄罗斯,包括莫斯科在内,情况更糟。由于建筑热潮始终不退,因此对建筑业专门人才的需求很大。许多来自乌克兰、摩尔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人汇聚到莫斯科去挣高工资,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官方认为,在约100万个建筑工人中,约有10万人来自其它地区或邻近国家。

阿拉木图市建筑业的专家认为,30—40岁这个黄金年龄段的建筑工人非常少,一般他们都是有家庭的人,他们都很受器重,固定在一个工地上工作并具有很好的专业经验。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安稳,因此他们不会从一个工地跑到另一个工地,而更愿意在同一个地方干活。

  目前,每天有两到10个人到阿拉木图市建筑公司的人事管理处登记。他们希望能有稳定的工作、较高的工资。也有数量相当的人在身受这种重体力活的“体验”之后,不再来干活。很明显,这种人员持续变动不安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看起来也将是长期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