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置业”已成大势,除了顺势而动,房地产商大概别无选择。 “9.11”事件促港商 高调表示支持24小时通关 日前,香港五大商会罕见地联手向香港特区政府表态,促请香港特区政府早日实现24小时通关,其中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更一反常态地高调表示支持。 香港房地产商在24小时通关态度上的转变是在“9.11”事件发生之后。安邦分析人员认为,香港房地产商最终同意24小时通关也是被形势所迫。在“9.11”事件之前,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房地产商界对24小时通关持明确的慎重态度,原因是香港房地产商一向坚持认为,如果实现了24小时通关,深圳楼市就会对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压抑香港的楼价,即使香港的楼市已经持续数年不景气,但香港的房地产商实际仍抱有希望,期待香港的楼市能够恢复到以前的繁荣,并认为如果深圳和香港实现24小时通关,那么香港楼市将从此一蹶不振。“9.11”事件之后,情况出现了改变。香港经济受到冲击,香港楼市更是直线而下,房价降到了10年以前的水平,导致出现了比以往更大数量的负资产市民(大约18.7万家庭),使香港楼市进入了“刺骨的寒冬”。 对于香港楼市的极度萧条和负资产者惨痛的损失,各界均对香港楼市的复苏前景备感失望。房地产业界和负资产人士认为,日前香港政府的施政报告也没能拿出什么实质的救市措施,市场现实和政策环境均使得香港楼市的恢复变得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各大房地产商竞相大幅度降价抛售楼盘,降价幅度在20%~50%之间。最终使香港房地产商的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决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改变初衷大力支持深圳和香港实现24小时通关方案。 香港房地产商态度的转变,一是希望香港经济早日融入内地经济体之中,摆脱香港城邦经济的局限性;二是通关之后,至少还可期待内地的投资和消费涌向香港,帮助提升香港经济的活力,抬升楼市;三是认识到香港人“北上”置业已是大势所趋,不如彻底实行通关政策,使得自己能加大投资力度,转移投资方向,谋取近在眼前的商机。其实,IT热退潮之后,香港各大地产商近年的投资倾向已开始向内地地区倾斜,地产商们过去与现在策略上的区别是,他们现在认为,内地市场已经比香港市场更重要了。 港商北进来势凶猛 香港各大地产商近年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其实并不含糊,目前香港房地产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的投资已占当地市场相当大的比例。 深圳一直是香港房地产商投资的重点城市,据深圳市政府透露,香港人上半年在深圳购入的房屋,接近5000个,估计全年有8000~9000个,预计明年可突破1万个。换句话说,港人今年在香港与深圳购入新楼的比例是3?1,预计会占深圳楼市新盘销售总量的40%,香港房地产商目前是深圳楼市开发投资的生力军。 上海的香港房地产商则将在上海开发的楼盘,拿在香港大力推销,由于价差大和楼盘质量上乘,而备受香港人的欢迎。北京去年的资料显示,香港在北京成立的企业超过6000家,直接投资达148亿元,香港已成为北京最大的外来投资者,尤其在房地产方面,更有所谓的“两李两郭一郑”(长实李嘉诚、恒基李兆基、新鸿基地产郭炳江、嘉里集团郭孔丞和新世界郑裕彤)之称,而且这五大家庭集团在北京都有其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李嘉诚的东方广场、郑裕彤的新世界广场、郭孔丞的嘉里中心、郭炳江的王府井新东安市场和李兆基的恒基中心。李嘉诚近日在北京东坝上百亿的投资意向,郑裕彤在过去几年已向崇文区投资上百亿元,包下了该区75%的外商投资,都说明香港房地产商终于确定大规模北移的倾向。 在此之前,安邦公司的分析人员就曾预测,为趋利避害,香港房地产商将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香港房地产商投资内地不再是热潮,而是中期趋势;香港房地产业将会是最早实现产业转型,融入内地经济的产业。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可以预见,香港房地产商大规模北移将是趋势,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是香港房地产商根据目前形势制定的总体发展决策。 未来房市,港商可能会 三分天下有其一 对香港房地产商大规模北移的形势,分析人员认为,这对国内房地产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竞争的加剧,全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总资产大概在50亿元左右,其全年的销售额也不过50亿元。金地虽然从资本市场圈到了8个亿,而总资产也不过19亿元左右。相比之下,香港新鸿基地产的营业收入为33亿美元,仅2000年下半年的纯利就达53亿港元。香港新世界物业发展公司的市值则高达1300多亿港元,其物业更是遍及香港、广州、深圳、惠阳、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武汉、合肥等14个城市和地区。在香港房地产商已经确定全面进入内地市场的形势下,内地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其次,港资促使国内房地产市场由多级市场向两极和单极市场发展。大房地产公司和小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马太效应明显,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促进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市场寡头将加速产生。 三是合作的良机,港资会和内地市场中一些大公司进行合作,香港房地产公司在工程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有优势,而且香港房地产商具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和渠道。内地房地产公司在本地市场的了解与掌握、成本的控制、客户定位等方面具有优势。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对外资投入我国地产业造成了障碍,但这些都将成为合作的基础。 四是港商会带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技巧,以及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些都会促进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早日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