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香港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香港停售居屋稳定楼市

2001-9-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47|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对房屋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宣布在未来10个月内暂停发售居屋,直至2002年6月底为止,以稳定持续疲软的楼市。   居屋是指香港政府出售给收入有限家庭的廉价住房,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每年发售约 ...

  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对房屋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宣布在未来10个月内暂停发售居屋,直至2002年6月底为止,以稳定持续疲软的楼市。
  居屋是指香港政府出售给收入有限家庭的廉价住房,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每年发售约2万个居屋单位。由于近几年香港楼市供过于求现象严重,楼价相对降低。同时今年以来的7次减息,使市民购买住房的能力达到30年来的新高,但居屋的定量发售,令一部分有能力购买私营房屋的家庭也倾向于购买居屋,因而导致居屋与私营房屋销售存在重叠现象,影响了香港楼价回升及整体楼市的复苏。
  为此,在充分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之后,香港特区决定暂时停止出售居屋。同时,特区政府还将采取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冻结批发土地作居屋发展用途,并暂停发售由香港房屋协会负责兴建的资助房屋;增加置业贷款名额,以帮助低收入家庭买房。此外,在恢复出售居屋以后的5年内,特区政府每年推出的居屋也不超过9000个单位。
  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解释这一政策调整时特别指出,特区政府暂停销售居屋的目的是为了让政府和房委会有时间制定长远方案,避免资助房屋再侵蚀私营物业市场。同时,这一措施可以让市场有喘息的机会,使市场的力量重新发挥作用。
  地产业与金融业、服务业曾被称为香港的三大支柱产业。在以往的20多年中,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以及财富的大量积累,使市场对物业的需求进入高峰期,出现了土地和物业供不应求的现象,推动地价和楼价不断上涨,楼宇由原来的生活必需品变成了投资炒作的工具。到了亚洲金融风暴前的1997年,地产业积累的泡沫已相当严重,楼价上升出现了恶性循环。有资料显示,在亚洲金融风暴前的10年内,香港楼价狂涨了55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金融风暴一来,楼价迅速下跌达四到五成,许多物业一夜之间便成为负资产。
  近几年香港经济虽然有所复苏,去年的经济增长幅度更达到10%,但主要是靠外贸出口的带动,楼市持续不振,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不少家庭背负着负资产的沉重包袱,严重影响了投资信心,以及消费市场的复苏。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包括楼宇建设在内的整体投资增幅只有0.4%,远低于去年增长5%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地产业在香港经济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决定重新检讨未来的房屋政策,包括居屋和置业贷款的比例、中请居屋及置业贷款的资格准则,以及划拨土地供发展居屋的机制。若最后需要更长的检讨时间,政府将会延长暂停出保居屋的期限,直至制定正确的政策为止。
  对于特区政府的这一新举措,香港各界普遍表示欢迎。其中地产界认为,停售居屋可以稳定香港楼市,他们相信短期内中小型物业的价格可望回升5%到10%。
  赞成这一决定的香港市民认为,停售居屋后,有意置业的人可以转向私人物业市场,刺激楼市,对整体经济复苏有好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