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屋销售平均价格达到230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0元,增长11.1%。其中,北京房价高居全国首位,平均每平方米的售价高达447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5.8%。其它地区也毫不示弱,山西、陕西、内蒙古和云南上半年的商品房销售价增幅都超过了25%。就在不久以前,人们还在为房地产摆脱了持续五六年的低迷状态而心喜悦,转眼间,楼市已经是“虚火”急剧上升,显得有些发烫了。 就在全国为房价“虚火上升”唏嘘的同时,天津这个一直以来显得有些沉闷的房地产市场,却似乎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据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房价稳中有升,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是247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1%,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8月8日,建设部邀请了部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开发商对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近段时间房价上涨的几大原因。结合这几个原因和其他一些人士的分析,我们也来给津门地产把把脉,对其房价能够稳中有升做一简要的对比性分析。 ◆市场需求稳中有变,变中持稳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在房改、税费等政策的作用下得到了较大的释放,居民的住房需求越来越大。而部分城市对此需求估计不足,新建住房部分时段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带来了住房价格的攀升。 对于天津市来说,供需状况则有些特殊,居民的住房需求确实也有所增大,但幅度不大,更主要的需求变化发生在商品房的需求结构上。从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商品住宅销售的形势来看,随着天津市成片危陋房屋改造的基本完成,天津市住宅消费的结构开始逐步转向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价格适中的商品住宅。但由于这部分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整个市场需求体现出的特点是稳中有变,变中持稳。另外,房屋空置率合理与否反映了它是否破坏了供求平衡,据业内人士估算,天津市当前的空置率应该在17%左右(由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原因此数据仅作参考),但是这并没有对现有的房地产供需格局和价格水平产生足以发生调整的影响。 ◆经济适用房仍是市场主流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部分城市出于担心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加大,影响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等因素的考虑,相应减少甚至取消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投资及竣工面积增势趋缓,经济适用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比重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低成本、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减少了,使得商品住房的总体价格上升。 然而天津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并没有减少、减缓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上半年几次房地产交易会的成交情况都表明经济适用房仍然为主流需求,总成交量都超过了50%。今后一段时间内,天津市还将兴建梅江、西横堤、双林、万松等几个大型安居小区。虽然部分经济适用房由于功能、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房价略有调整,但低成本、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仍然是天津市住宅市场的主流。 ◆写字楼市场有待启动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特别是北京商品住宅房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售价较高的商业型用房似乎有些后来者居上的劲头,尤其是去年以来写字楼租售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反映到整个商品房市场价格上也必然表现为一种增长。 本刊曾经登载过戴德梁行对天津市写字楼市场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天津市甲级写字楼的现状令人堪忧。另外相关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写字楼的租金及售价基本持平,无太大波动。对其它地区的房价上升起了重要作用的写字楼租售价格,在天津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从总体上来看,天津市写字楼的形势还不容乐观。 ◆土地升值拉升房价尚未显现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不少城市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既严格控制了用地数量,更拉高了地价,直接拉动了房价的上升。 天津市在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还是比较早的,但实施拍卖的比例还不大。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仅占天津市全部土地供应量的5%左右,而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出让的土地也只占土地供应总量的40%左右。这样一来,天津开发商在获得土地方面基本不存在竞争,所以由此拉动房地产上升就谈不上了。 ◆投资型购房消费者还在举棋不定投资型购房行为已呈增长之势。尤其对于北京来讲,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债券、储蓄、证券、房地产几种投资项目中,无论从投资风险还是回报率高低上来分析,作为个人投资,投资房地产应是最佳选择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价的上升。 天津市投资型的购房者也有,但大部分还是举棋不定,处于观望之中。据主管部门2000年问卷调查显示,天津市市民投资型的购房意向仅占2.9%,而储蓄才是绝大部分居民处理闲置资金的主要方式。 ◆炒作无力,市场平静在北京等其它城市,一些发展商大肆进行市场炒作,炒“入世”、炒“申奥”,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使市场表象热火朝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房价的上涨。 对于天津来讲,开发商们似乎拳拳为消费者负责,一来很少人炒,二来市场似乎也不接受炒作。在“入世”、“申奥”面前,天津市场显得特别平静。本刊就曾经作过一些专访、分析,最终还是没能找出能使津门楼市活跃起来的那块“石头”。 经过讨论,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士和一些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防止房地产过热,主要的撒手锏还是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前不久,国家计委、建设部宣布,今年将投资1700亿元,计划建设2.25亿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以期能对全国过热的房价降降温。此举对于天津市来说,似乎是早在“预料”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