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中外城市规划专家达成共识 城市化要关注人文复兴

2006-11-3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7| 评论: 0

简介:  “No Hutong no Beijing”。———这是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改变与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规划论坛上一位演讲嘉宾讲的一句话,翻译成反问句意思最为贴切:“没有胡同的北京还能称之为北京吗”?   简单的 ...
  “No Hutong no Beijing”。———这是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改变与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规划论坛上一位演讲嘉宾讲的一句话,翻译成反问句意思最为贴切:“没有胡同的北京还能称之为北京吗”?

  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反映出了一个摆在所有中国城市面前的严峻问题,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大拆大改的“旧城”改造模式使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受到破坏,有关这些城市的历史和传统的记忆正在不断消失。对于城市发展与旧城改造的问题,在如何实现既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完成其再生与发展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千差万别。

  就此问题,来自美国波士顿、英国曼彻斯特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和深圳等地的规划专家和著名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外专家普遍认为,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在会上提出的“城市化在走向科学的同时要关注人文复兴”的观点最能反映与会者的想法。吴良镛指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最激烈、最深远的一场社会变革。历史悠久的中国城市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核心中,我们的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化城市文明还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减弱了文化与地方之间的纽带关系。现代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矛盾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变得更为尖锐复杂。因此,城市化在走向科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人文复兴,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相关视频内容:
主题研讨:城市再生与经济规划

专题报告:天津海河复兴计划

主题报告:健康的城市再生与发展

专题报告:杭州城市的再生与发展-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政府行动

专题报告:新加坡河再生规划

专题报告:波士顿滨海公路城市改造工程

主题演讲:城市再生与经济规划

主题报告:北京城市改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主题报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运动

主题报告:北京烟袋斜街改造

主题报告:深圳水贝项链街区开发计划

专题报告:南京城南地区保护研究

专题报告: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

主题演讲:城市的再生与人居环境的构筑

从改变到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主体会记录——开幕词2

从改变到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主体会记录——开幕词1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