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都市职业枯竭之建筑设计师

2006-11-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66| 评论: 0

简介:  房地产业的超常速发展,让整个建筑行业都“欣欣向荣”,进军建筑业成为很多年轻毕业生的追求,其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公务员。但在本报和搜狐招聘频道联合对1000多名建筑行业从业者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人都表示进入 ...
  房地产业的超常速发展,让整个建筑行业都“欣欣向荣”,进军建筑业成为很多年轻毕业生的追求,其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公务员。但在本报和搜狐招聘频道联合对1000多名建筑行业从业者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人都表示进入了职业徘徊停滞期,48%的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设计师的职业枯竭感最为严重。

  在建筑设计师职业中,从年薪30万元的研发总监,到每月800元的室内装饰设计师,从高楼大厦、地铁桥梁的设计师,到卧室一花一木摆放的设计者,虽类别不同,但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枯竭感。甚至有室内设计师说,自己对客户的控制力,还不如出租车司机。

  对于底层的建筑设计者来说,由于知名度低,收入较少,枯竭感主要体现在对自我价值的疑问以及跟客户周旋的能力方面。一位室内设计师对记者说,大众的审美能力有限,所以不期望自己有什么高价值的作品出现。

  对于中高端设计师来说,主要体现在能力枯竭,以及向更高方向发展的情绪问题。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蹦出”新的灵感火花,是他们焦躁的原因,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承认以及得到相应的社会认可,也是他们深感枯竭的潜在因素。

  对于火爆的楼市来说,建筑从业者在行业兴旺的同时,也难以逃脱枯竭现象,半数以上的人都表示进入了职业徘徊期,其中建筑设计师的枯竭感最重。

  ■诉“枯”

  一年换一家单位,谈客户像情敌竞争

  ●柳卿,女,25岁,室内、外立墙面设计师

  我现在一年换一家单位,如果要问我哪天不做建筑设计会做什么,我觉得最适合的是出租车夜班司机、洗头妹或扫大街的,因为这些工作的作息时间和我们很相似,都是夜里工作。

  因为靠设计品吃饭,所以有时候会特别闲,但只要一接到活儿,就是有工期限制的,立刻会疯狂起来,夜以继日连轴转。做建筑施工的比较幸福,只要和上级搞好关系就可以;做装饰设计的可以不理老板,但必须解决客户的问题。让我在心理上最难以接受的是,现在很多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设计,而是“魅惑客户”,取得客户的信任。要不你听他的,要不他听你的,没有中间路可走。谁占了上风谁就是赢家,像谈恋爱似的。我的一个客户开始要时尚型的设计,开工买了很多欧式材料,等做好了又要中式的,浪费了我好多感情啊!

  我觉得追求完美的人做不了设计师,心软的人也不行,因为不能把握主动,一个客户就有可能被纠缠得没完没了。最苦的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底层设计师,“脱了笔挺的西装,衬衫只有领子和袖子,里面就是能当渔网的套头内衣了”。

  如果不能出名,赚的钱就很少

  ●拓志杰,男,30岁,地铁建筑设计师

  如果是应客户要求的设计,按照客户的说法来做,不存在什么枯竭感,只是没有一点成就感而已,做多了会烦躁、麻木,希望脱离这个工作。如果是大项目的设计,就会无时无刻不处在枯竭感之中。对于建筑设计师,如果不能出名的话,赚的钱就很少。而成为一个有名气的、被单位重点推荐的设计师,又不仅是设计能力的问题,还需要政治背景和社会关系。所以对于我来说,基本没有成为设计名家的希望,接不到大单子,只能给别人做副手。

  所以建筑设计师很少有干到老的,我老了可能去做消防员,或写小说当作家什么的,总之是干一件与建筑设计完全不沾边的事。

  ■职场调查

  一、在建筑行业,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1、视建筑设计工作为神圣,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言败、不悲观、不退却。

  ———理想狂热期,调查结果:15.08%

  2、做事缺乏效率、焦虑、工作满意度下降,觉得实现当初确立的目标越来越困难。

  ———徘徊停滞期,调查结果:54.29%

  3、牛陷枯井、无力脱身之感,工作效率降至低谷。

  ———迷惘挫败期,调查结果:20.00%

  4、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目标,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未来前途漠不关心。

  ———冷漠抑郁期,调查结果:10.63%

  二、建筑行业枯竭感最严重的职位排名(智联招聘分析)

  1、建筑设计 48.97%

  2、研发人员 14.14%

  3、项目设计 7.82%

  4、项目经理 5.40%

  5、工程审计 4.94%

  ■滋润途径

  不要参加“祥林嫂的诉苦会”

  ●黄士宗,资深楼盘设计师

  其实建筑设计师和其他设计职业的枯竭原因很相似,主要还是对自己位置的不认同,付出和回报不相等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还是心理原因高于能力原因。

  这样一个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业,心理上不适应,说枯竭,很正常。去散散心,找其他行业的朋友聊聊,就会发现,别的行业也不好干,这样就释怀了。但我觉得最好不要找同是搞设计的人诉苦,那样除了会加重自己的“枯竭感”外,几乎得不到积极的信息。如果真能确定是自身能力不够的话,那就要积极学习,或者转行。

  注意吸收新鲜设计和经验

  ●刘德良,北京泰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顾问

  短期进修补充新鲜理念如果想延长职业生涯和保持较高的水准,就不能将自己陷入过度紧张的状态。必须要将日常工作和生活协调好,安排出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才不会产生烦躁感。尽量做到每过一段时间,就到大学或国外短期进修和学习,注意吸收新鲜设计和经验。

  参加行业会议或职业群体聚会行业会议或通过网络等媒体组织的同行聚会,都是信息、知识、经验、从业感受等的大交集,参加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开阔眼界,更可以得到同行的支持和友谊,是消除心理压力的较好方式。

  换个角度从委托方体验现在的委托方越来越有经验,对于建筑设计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厚,往往能够提出很多有专业见解的意见。设计师不应该局限于委托方只会压榨设计师的知识和经验的狭隘思想上,而应主动积极地与委托方交流沟通,从而了解不同委托方对于建筑设计的思考和需求。

  有效处理排山倒海的工作

  ●陈真,卡内基训练资深培训师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戴尔·卡内基在上世纪20年代就归纳了克服压力的第一条原则“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今天看来,现代人情绪智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在于有效处理排山倒海的各种工作及在各种角色中有效转换。耗精力的最大因素往往是无法“在当下”。他们常把精神浪费在懊恼过去的事及担心未来的事,其实这两者完全超出我们所能掌控的范围。它会使我们对目前从事的工作无法专注,反倒更容易出错,甚至招来大祸。

  了解自己的情绪情商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常弄不清自己的感觉的人,自然无法感觉好,即使客观成就很高,他也无法欣赏自己的成就,相信自己的价值。

  加强对客户的影响力面对行业的现实,首先要接受,而不是一味逃避。和客户的要求有冲突时,比如你知道这个客户很抠门,所以你就按照他期望的那样去设计,可这个设计并不是你想要的,这做起来就很没意思,对方也并不一定会满意。所以应设计你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在考虑客户的前提下去说服客户。所以加强对客户的影响力非常重要。另外一种痛苦来源于你可能有很好的设计,却没有好的客户,这就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人脉关系。

  转型做甲方比如加入到地产公司,去做建筑考核。还可以去读书充电,加强可实现的能力,当然,如果资历足够,可以做培训教师。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