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吴良镛院士称北京畸形建筑是时代伤疤

2006-10-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1| 评论: 0

摘要: 四年前,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大北京”的概念,引起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视。今天,吴良镛领衔的课题组发布《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提出“首都地区”和“新畿辅”代替原 ...
四年前,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大北京”的概念,引起社会各界对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视。今天,吴良镛领衔的课题组发布《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提出“首都地区”和“新畿辅”代替原来的“大北京”概念。

  八十四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认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全球主要城市群相比整体竞争力不足;呈现出“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格局,区域协调程度不高;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建设缺乏“宜居”性,公共交通发展不足。

  他建议,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应以京津走廊为枢轴,以环渤海湾的“大滨海地区”为新兴发展带,以城镇密集地区为传统发展带,以燕山和太行山区为生态文化带,构筑“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在交通方面,吴良镛提出建设北京“新七环”的设想,将北京规划的七环路向外扩大至京冀交界处,连接涿州、固安、廊坊等小城镇,缓解中心城市压力。对于近年来热议的首都第二机场,他认为应该选址于京津走廊,建成“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运行”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他还呼吁,要积极保护北京旧城,用半个世纪时间再创“新京华”的文化辉煌。另外,要弘扬天津的“津门文化”和保定、承德等城市的历史文化。

“现在的危机在于,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在北京真的盖起来了。这些建筑动辄花费几亿、几十亿,将成为时代的伤疤。”吴良镛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