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北京人市内居所退居“二线”

2001-5-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46|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第一居所”入郊“第二居所”进城 ^^^^去年,别墅等郊区化住宅创出“第二居所”新概念,为久居城内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纯天然美景;今年,当“TOWNHOUSE”以便捷交通为优势、在城郊篡了“第一居所”的位时,一些 ...


^^^^“第一居所”入郊“第二居所”进城
^^^^去年,别墅等郊区化住宅创出“第二居所”新概念,为久居城内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纯天然美景;今年,当“TOWNHOUSE”以便捷交通为优势、在城郊篡了“第一居所”的位时,一些市区住宅开始续写“第二居所”的下篇,一种全新的居住模式也由此展开……
  
^^^^如果城内城外各有套房子,你通常会这么安排:市内房为主,承载大部分生活内容;郊区房为辅,“居住之余”用来休闲放松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居所”、“第二居所”概念,也是去年“5+2”(5天住市内、2天住郊区)居住风尚的“硬件”基础。今年,这两个概念却翻过个儿来了:地产“宠儿”TOWNHOUSE项目在城郊以“第一居所”自居,一些市区项目顺水推舟做起“第二居所”,居然也受到买房人狂热追捧。
^^^^郊区第二居所源于“生活”。
^^^^所谓“第二”,即次要的、非主流的、辅助性的、过渡型的。当郊区住宅担纲“第二居所” 时,其购买群多属“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在财富积累后在郊区购置豪宅,以补市区住宅在生活享受上的不足。鉴于此,这类第二居所便以优美景观、“超标”面积、豪华配套作为市区第一居所功能的补充。因为是次要居所,其交通和位置的缺陷往往忽略不计。
^^^^市区第二居所源于“工作”。
^^^^当崛起的中产阶级成为购房中坚力量,激烈的竞争、快速的节奏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在这个发展和奋斗的时代,即使一夜暴富如盖茨,也不愿躲到郊外做隐士。“工作着是美丽的”,“市区第二住宅”便在这种观念中诞生了——它因面积不大、没有风景、躲避不开城市病被放在次要居住的位置,但它交通便捷、位置优越,能保证在超大城市和拥挤交通中为主人赢得效率和机会。在住宅郊区化的一波波潮流中,它将成为城市边缘TOWNHOUSE类第一住宅的重要补充。
^^^^SOHO拓展了市区住宅的“第二”功能。
^^^^第一、第二居所的说法,其实是住宅功能细分的一个表现。由此来看,SOHO对于市区住宅向“第二居所”演变功不可没。虽然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SOHO,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两方面都算是个“SO”主意,但这种兼顾办公的居住形式,以“另类”形象将住宅产品的功能延展出一个分支,也引发了人们在第一住宅外,选择“市区第二居所”以满足其他需求的冲动。
^^^^“小户型”为第二居所现身市区提供可能。
^^^^始于2000年的“小户时代”,以市区中低总价、面积微缩的小户型,满足了大批置业者的眼前之需,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思路:市区住宅不必一步到位,过渡型的、功能单一的住宅产品大有市场。于是,小户型的极端产品——“独居”出现了,东有东环18、北有非常宿舍、西有自由度,这些以一居为主的项目,虽然规模都不大,但其热销的势头将这样一个消费群暴露了出来:他们需要在城市有一个安身之处,即便实力限制他们还没有一个适于居住的“第一居所”,但在这个“市区第二居所”的庇护下,他们最终会有的。
^^^^去繁就简,市区第二居所“眉目”渐清。
^^^^服务式公寓出现后,市区第二居所基本已形成如下“性征”:好位置、小户型、酒店式周全服务。近期,首次旗帜鲜明地打出“市区第二居所”称谓的科技会展中心“数码银座”,更凭108套公寓认购初期全部售罄的佳绩,为“市区第二居所”明确了定义。据其策划部经理潘明朗介绍,市场调研和销售结果表明,拥有别墅等城郊住宅的上流人士、游走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业“飘”一族、新同居时代的年轻人、单身贵族及一批新经济时代中的自由职业者,是目前最有能力和最有必要在市区拥有“第二居所”的消费群,根据他们的需求,此类市区第二居应具备如下条件:
  
^^^^离商务办公区不远,周边有丰富的夜生活,能满足业主工作、生活的大量交叉渗透;
小户型、精装修、配备家具乃至电器; 酒店式服务。 市区第二居所只是多元化市场中的一种产品类型。
^^^^从目前的供应和消费需求来看,多数市区项目并不适合作“第二居所”,多数买房人也并不需要城里的“第二居所”,眼下的“市区第二居所”,只是市场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郊区化的成势,越来越多的人将城郊住宅作为“终极”选择时,市区项目在“第二居所”上应有更大的发掘空间:不仅仅瞄准塔尖豪族,而是结合单身公寓、老年公寓等多种形式,为需要住在市区的人们提供过渡型的安身之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