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观念在我国日益普及并被接受,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申请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做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据了解,国务院最近批准建立的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内蒙古自治区就占了3个。它们是大黑山、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增至14处,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一。 新建的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680公顷,以占世界遗鸥繁殖群体60%种群个体以及其栖息繁殖地和天然湖泊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分布有15000只遗鸥繁殖群,还有大天鹅、棕头鸥等多种水鸟。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13万多公顷,主要保护梭梭林、沙冬青、肉苁蓉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去年从蒙古国涌进乌拉特草原的20000多头蒙古野驴。 大黑山自然保护区是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天然屏障,是以保护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丘陵山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6万公顷。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现有11个自然区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内蒙古有高等植物2500种、无脊椎动物5万多种、哺乳类动物118种、鸟类376种、两栖类29种、鱼类81种。国家优先保护物种共101种。 据介绍,1980年,内蒙古就建立了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2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还有4个正在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有96个各种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遍布在整个内蒙古高原,几乎所有的盟市都建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克什克腾一个旗(县)境内就建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但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各族群众的环保意识。比如,内蒙古西部的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加快了地方政府作出在保护区内禁牧的决定。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吴国忠表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对资源大区内蒙古来说尤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