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亲”空间,是清华大学金笠铭、金薇在绿文化与绿色社区的策划思考后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对建构“理想家园”得出的一个主旨结论。 两位学者认为,以“绿色空间”构筑“绿色社区”的空间网络,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他们提出住宅小区绿色空间的核心是“五亲”。 一是“亲绿”,最大限度让人进入绿地,使绿化赋予人们喜爱的文化品位或艺术风格,去亲近它、熟悉它、热爱它,并真正拥有它。 二是“亲地”,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人造台地,多设花池与绿地,使人感到亲切。 三是“亲水”,重视、挖掘水的深刻文化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融合西方造园文化;营造安全的近水空间和看水、听水、戏水、闻水、赏水活动的场所。 四是“亲子”,居住社区中精心考虑儿童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形成良好的养育、教育环境,锻炼独生子女坚强意志及培养互助友爱、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社会责任感,设立或举办“坚强俱乐部”、“生存能力夏令营”、“自愿者协会”、“绿色促进会”、“兴趣小组”等。 五是“亲合”,营建社区居民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的社会风气,策划各类有助于形成这种风气的活动,建立促成居民积极参与的组织和制度;创造有利于社会交往的场所和空间,构筑起充满人间乐趣和天伦之乐的亲合空间链。 不难看出,“五亲”空间融合了满足各种人群的思想、道德、行为、生存、享受、休憩、娱乐的多种需求,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伴共存,和谐发展。这种创意设计从根本上打破了既往以偏概全、指标单一的做法,如过高的绿地率会使土地利用率下降,房屋成本上升;过多的公共设施建设将使开发的投入产出失衡;过度的建筑容积率又使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