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子飘香的季节,倘若乘坐游船在江水澄碧、清可鉴人的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中缓缓夜行,两岸灯火璀璨,烟火灯闪烁,冲天炮划破夜空,现代城市夜景清秀灵动,如诗如画。视线转移方位,夹岸是碧绿浓密的香樟市树,树旁就是绿草如茵的城北和城南江滨公园,被誉为“浮玉山”、“水金山”以及“峨眉一角”的桐君山和国家级大奇山森林公园,还有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和温柔妩媚的天目溪等浑然一体,尽显桐庐山水旅游城市之特色。在新区,“十五”期间桐庐的城建精品、县城的“客厅”中心广场今天正式开放,为富有山水特色的城市锦上添花,凸现富春山水文化经典。每到夜晚,尤其是夏秋季节,南、北江滨公园、两座富春江大桥和刚开放的中心广场会聚集起万余人纳凉、休闲。浙江省桐庐县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爱民说: “为了突出以山水为特色的城建主题,我们特别注重规划意识,强调高起点规划,把科学的规划看作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重要的生产力,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管理齐头并进,致力于把桐庐建设成为富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活动”。桐庐县致力于推进富有特色的城市化升级,自然协调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浙江省桐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斌鸿告诉我们,城市建设没有特色就没有注意力,为了把桐庐建设成为最漂亮、富有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城市,进行了改革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首先,采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条件,提高都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地生财。其次,提升了经营城市理念,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使经营性国有资产拍卖增值部分作为资本金,进行广泛融资。第三,建设局内部对企业转制坚持“阳光”下操作,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16家企业全部转制,非但国有资产没有流失,反而增值了3000多万元,为城市建设需要资金广开了财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九五”期间,浙江省桐庐城市建设投入5.5亿元,取得了广大市民满意的10大建设成果。“十五”期间,该县城市建设一如既往盯住山水城市这个最大“卖点”,推进城市化建设不断升级。头一年就取得了“开门红”,投入4000万元的城市“客厅”,富有山水灵秀特色的中心广场建成开放,还将新建儿童公园或青少年活动中心、桐庐剧院、桐庐中学、舞象山景区、市政道路网络化、污水治理综合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标志性建筑项目,投入的资金要比“九五”期间翻一番。 浙江省桐庐县自古以来山水灵秀闻名遐迩,古人“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青山画不如”的诗句就是一个最有力的佐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桐庐人民与时俱进,敢教山水换新貌,连年不断进行绿化造林,加大环保和治污力度,涵养山水之源。“九五”期间,把整治城市环境和园林绿化作为体现城市之美的突破口,组织实施4期大绿化工程,新增绿地近20万平方米,今年又添绿地3万平方米。置身于桐庐县城中,远处青山如屏,脚下碧水泱泱,眼前绿地葱葱。一位外地籍在桐庐工作了达40多年的长者深情地眷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他说:“富春山水之魂已融入我的血液,须臾也不能离开她了。” 桐庐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文明史的县城。历史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历来为文人墨客遨游吟咏之地,以张继、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苏轼、范仲淹、陆游、杨万里等为代表的唐宋名家,留下了歌吟、赞美富春山水的诗文佳作达3000多篇。在严子陵钓台风景区,建有华东地区最长的诗文碑林。在刚开放的中心广场,矗立着8根巨石浮雕,浓缩了桐庐历史上影响最大、文化气息最浓、教育意义最深的8件大事,它们分别是指桐为姓、县治沿革、唐宋之盛、抗日战争、桐庐解放、富春明珠、泰山压顶和桐城新貌。在中心广场“凯旋门”的内外石墙上镌刻着桐君、严光、章八元、施肩吾、徐疑、方干、范仲淹、徐舫、王缙、谢翱、俞、姚夔、濮振声和叶浅予等14位桐庐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雕像和桐庐民间传说“金牛开出富春江”的石壁雕刻,在中心广场的醒目位置显得栩栩如生。在中心广场大型现代音乐喷水池的两侧,8块硕大的云白石碑上刻有桐君山、白云源、瑶琳仙境、外婆桥、七里扬帆等8大著名山水旅游景区。可见,桐庐城市建设工作者为了展现文为城市之源和山水为特色的城市亮点,在中心广场真是做深做透了文章。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浙江省桐庐县通过“九五”和“十五”期间可持续推进富有特色的城市化升级,不仅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