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新概念走“心”路

2001-10-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7|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新观念。可是,做起来,真的还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垃圾箱分类了,可是垃圾并没有对号入座,干的、湿的,无害的、有害的,还是在一只大垃圾箱里“亲密接触”。这样的后果之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新观念。可是,做起来,真的还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垃圾箱分类了,可是垃圾并没有对号入座,干的、湿的,无害的、有害的,还是在一只大垃圾箱里“亲密接触”。这样的后果之一是:原本已经分类处理垃圾的居民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索性也不再“自讨麻烦”了。
  垃圾分类真的就那么难吗?日前,记者在卢湾区了解到,要分类处理好生活垃圾,就得先换换脑子;要把生活新概念灌输到居民心里,就得有深入人心的新路子。
  在茂名南路163弄,处理生活垃圾的硬件很“硬”———生化设备处置,这样的“大家伙”功力自然不小,不过,这里的软件也很“硬”———上门收集分类垃圾,你好意思不把垃圾分分好?而且,在每座花园里,区环卫部门都放置着一组分类收集桶,示意居民自觉分类投放干湿垃圾。周到的服务,日久天长,习惯成自然,垃圾分类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在淡水路460弄、蒙自路601弄、瞿溪路830弄,垃圾分类却是一种家庭荣誉,哪家做得好,哪家受表彰。荣誉谁不爱?那垃圾分类的概念深入人心,还难吗?具体的办法是,对居民投放废弃物的分类情况,管理员要检查、记录、汇总,每季度评出优胜家庭,“光荣榜”上就能看见自家的大名,另外,区环卫部门还有特别的物质奖励送上门哪。这下子,精神的、物质的都有了,记着垃圾要分类,谁还会那么健忘?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