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轮回:创新空间仍很大 规划缺位留包袱
简介:20年建筑轮回 广州20年建筑发展与反思——从砖瓦堆砌,到人文精神的体现 1979年,广州一个名叫“东湖新村”的住宅小区动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房地产业正式发轫。 国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 ...
20年建筑轮回 广州20年建筑发展与反思——从砖瓦堆砌,到人文精神的体现 1979年,广州一个名叫“东湖新村”的住宅小区动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房地产业正式发轫。 国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政协副主席黎宝松指出,在广州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了20多年之后,现在及时从正面和反面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显得十分迫切,这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广州特色和提高城市品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导邓其生教授指出,20年来广州房地产的发展辉煌成就是无可置疑的,速度和数量都空前的,没有房地产的发展也就没有广州的今天,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楼盘、发展商和房地产人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广州是商品房发展最快的城市,特色是“几个多”:房地产公司多,开发卖地多,建成的面积多,高层建筑多,建筑样式多,建筑高技术应用较多。 据知名建筑师、汉森国际建筑顾问公司执行董事盛宇宏的总结分析,广州住宅建筑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经济实用为主导的初始起步期;借鉴探索期;港式、欧陆风格大行其道期;多元化百花齐放期。 第一阶段大约是从1979年到1990年间,主要考虑解决有房子住的问题,从而大多数楼盘都是火柴盒式、多层板楼,工字、井字型高层塔楼,建筑外观没有什么风格可言,还有大量单体楼,园林绿化未加考虑;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90年代中,广州小区设计开始更多引入香港等海外的经验,开始注意到外立面、会所、大堂、绿化的设计,开始注意兼顾实用和美观的统一;而1996年之后两三年间,借鉴香港新式建筑,如飘窗设计、玻璃立面、重视会所大堂等,借鉴欧陆风格(如柱廊、线脚、绿玻粉墙运用等)在各大发展商开发的楼盘均大行其道。 至1999年之后,广州建筑风格的多元化逐渐呈现,盛宇宏认为主要有几个方向: 一是现代建筑,如盈翠华庭、中海锦苑、东山雅筑等楼盘,线条简约,外立面富有现代感;二是异域风情类,多运用坡顶式设计,富有休闲度假的情调,如偏欧式风情的星河湾,偏东南亚风情的时代花园、美林海岸花园等;三是欧陆风格,如广州雅居乐、罗马家园、珠江御景湾等的罗马式柱廊、穹顶、线脚等建筑元素就运用很多;四是中国民族建筑的回归,比如岭南花园就运用了骑楼、连廊、淡雅的灰立面等岭南建筑元素,又如云山诗意人家,继承了月亮门、黛瓦,清华坊则力图进行住宅中国化的探索;而更多的是多种风格融合,比如汇景新城的新亚洲主义,合生旗下的珠江帝景等盘也采取多种风格融合。 反思 创新空间仍很大 反思一规划缺位留包袱 黎宝松指出,广州这20多年来城市建设的成就十分显著,但是由于发展太快,许多区域的开发存在规划短视或者规划缺位,已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包袱。在城市有限空间中“栽”满了高楼,城市道路、公建等资源配套不足,比如天河北一带现在交通问题已十分严重,珠江新城的高密度开发也有失控之势;在珠江两岸和一些主要交通干道,林立的高楼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墙”,城市的天际线十分缺乏美感,而天际线恰恰正是一个城市景观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赵红红教授也认为,在广州有许多用地超过2000、3000亩的大盘,这些大盘按目前这种小区规划已显滞后,应该是按独立于城市的“小镇”、“新城”来进行的规划,这种规划在国外和我国北方一些城市都已有成功经验。 反思二节能、生态待加强 在许多公开的场合,广东省房协会长陈之泉均大声疾呼广州建筑应该更注重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他指出,“目前广州楼盘90%以上在能耗方面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 陈之泉指出,目前广州楼盘能耗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四大方面,墙体结构、屋面、门窗以及楼板,而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门窗。一些楼盘为了营造“卖点”,美化建筑外观造型,不惜大量采用“落地玻璃窗”和“玻璃幕墙”,由于建筑门窗隔热节能效果差,造成建筑空调能耗极高,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隐忧。 赵红红教授也认为,目前广州建筑在节能方面的探索虽然有,但还非常之少,在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方面远远不足。另外,虽然广州在园林生态的营造方面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景观绿化其实还需要大力加强。 反思三欧陆情结仍太浓 赵红红教授认为,广州目前在建筑风格方面,欧陆情结仍然太浓,同时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抄袭,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有时美的没有学到,反而把丑的搬来了,在建筑风格的多元化探索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邓其生指出,广州高品位住宅的风格发展方向是:技术现代化与地方风味的结合;自然环境与人为建筑的结合;强调水滨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色;重视庭园建筑的发展,注意岭南原生态建筑经验的协调和街区文化风格的和谐应是设计的重头戏。 反思四人文内涵待重视 黎宝松指出,在广州目前许多建筑之中,千篇一律的面孔太多,商业味太浓,在建筑的人文内涵方面的相当缺乏,广州作为岭南的中心城市,有特有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人文传统和气候特点,但目前的建筑真正做到把岭南文化精髓传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的不多。 赵红红也认为,广州人过分讲求实用,广州建筑的人文概念、内涵方面,应该向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开发商和建筑商都应该考虑如何建筑的人文问题,注重体现丰厚的文化底蕴,结合地方特色,才能建造出真正有灵魂的建筑。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