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0月24日电(记者杜继昌)天津市副市长孙海麟今天向新闻界宣布,为保证1000多万天津人民长期喝上优质滦河水,促进天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决定从今年开始投资23.994亿元,兴建天津市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 孙海麟说,18年前,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从根本上解决天津严重缺水问题,果断决策,仅用1年4个月时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引滦入津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上的奇迹。1983年通水以来,引滦入津工程共向天津供水150多亿立方米,为解决全市人民喝水困难,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著贡献。但是由于当时资金和时间的影响,有些配套工程没有建成,加之经过18年的运行又发现水源被污染、输水与行洪排沥的矛盾和明渠塌陷等急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市委和市政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早治理、早安全、早受益,发展大都市水利,建设节水型城市。 据介绍,这项工程从于桥水库整治到明渠治理全长124.34公里,地跨蓟县、宝坻、宁河、北辰4个区县,是一项大型工程。工程项目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对周围的污染物进行处置,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新建州河暗渠,与原来河道行洪排沥分开;三是对现有明渠进行治理,用混凝土连锁板代替土坡、土底,改变原来的土质渠道,并建成封闭隔离带,防止人为破坏。这项工程共动土2100多万立方米,砌石7.6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45万立方米。预计到2005年全部完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