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斌:青年建筑师要珍惜原创的机会
简介:2005年对段斌来讲也许是一个很丰收的年头。第二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评选,获得银奖,第二届威海人居节建筑设计大奖赛获得了唯一的一个特别奖,还同时获得一个银奖,两个优秀奖。而由他主创的几个很有影响力的原创 ...
2005年对段斌来讲也许是一个很丰收的年头。第二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评选,获得银奖,第二届威海人居节建筑设计大奖赛获得了唯一的一个特别奖,还同时获得一个银奖,两个优秀奖。而由他主创的几个很有影响力的原创项目也都陆续建成或进入实施阶段,比如威海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镇江广播电视中心,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问到他“出名”的感受,他说也工作这么多年了,在上海院这个有很多机会的大院里,积累了一些实际工程经验,出名算不上,有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问:你最近好象不少原创作品问世,有什么感受? 段:在这样的大院,大的项目与境外合作比较多,做原创的机会反倒比较少,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珍惜原创的机会。当然在技术上和设计功力上正因为有了与境外合作的经历,有了大项目的经验积累,再有机会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终于可以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以前我做施工图设计负责人较多,最近负责所里创作方面的事,所以做了一些创作项目。 问:也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了,你认为自己有什么固定的风格吗?或者在设计中坚持不变的东西是什么?看你的很多作品都是与邢同和总师合作的,是否受他的影响较大? 段:我觉得自己还称不上有什么设计风格,因为建筑师是一个老年的职业,我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不过我比较喜欢做一些具有传统意境的东西,当然并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机会。我比较擅长的项目是纪念性建筑和住宅。因为与邢同和总建筑师配合比较多,邢总做的项目都是较有影响的受高度关注的项目,比较多的都是要求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我因此也从中受益。其实邢总自己比较喜欢做一些前卫的,超前一些的项目,但是事实上接受委托的纪念性项目多要求与当地的文化、历史以及人物有联系,做得多了,最后好象就形成了这样固定的风格。 问:你希望做自己喜欢的项目吗? 段:每一个在成长中的建筑师都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多种类型的项目,这也正是大院的优势。在参与各种项目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也从中选择自己特长的类型。不过大院与专业事务所不同,它的特点就是综合、高效,协同作战,每一个建筑师的职责首先是完成院里的任务,尤其我现在担任副所长一职,在每一个项目中不是想自己如何发挥,如何按自己的意愿设计的问题,而是如何给院里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然建筑师不能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来设计,也不能完全尊从业主的意思,也就是说既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媚俗,要结合各方面的限制条件,从环境、地域、文脉出发,也考虑功能、形式以及材料,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才是好的设计。 问:现在的年轻建筑师很关注理论吗? 段:在设计院的不象在学校或科研机构的,不太关注纯理论的东西,比如风格、流派,但对技术性的理论,比如保温、节能、环保等不关注是不可能的,设计能力与这些方面的知识水平是成比例的。没有这些知识,没有做过施工图,只会对建筑形态的创作成不了好的建筑师。 问;上海院对每个年轻人作了职业生涯规划,你希望自己在技术方面发展还是行政管理方面?因为如果走行政路线可能在事务性的工作中会花很多时间,而单独搞技术想要成为大师也好象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愿望。 段: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确,只能顺其自然或根据工作需要。如果做设计,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精神,努力做好每一个项目。而做管理其实也是需要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的,所以无论将来会怎样,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