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生态建筑 查看内容

伦敦30年标志建筑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2005-10-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72| 评论: 0

摘要:   伦敦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它深厚、包容、充满活力。历史的丰厚和经济的繁荣赋予伦敦独特的气质,和音乐剧一样,伦敦的建筑艺术也是它历史艺术传奇中的重要部分,标志着伦敦阶段性辉煌的建筑更是经典。它彰显着城市 ...
  伦敦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它深厚、包容、充满活力。历史的丰厚和经济的繁荣赋予伦敦独特的气质,和音乐剧一样,伦敦的建筑艺术也是它历史艺术传奇中的重要部分,标志着伦敦阶段性辉煌的建筑更是经典。它彰显着城市的发展进步历程,是整个城市的标志和骄傲。尽管古典风格的西敏教堂,时尚简练的伦敦眼都堪称伦敦的骄傲,但从整个城市发展的层面上,凝聚历史、经济和社会进步,30年风雨依旧充满活力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却是另外的三个,它们共享着几个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或是相对的高度--远距离易识别,刷新城市天际线;新生力量创新实力--大企业大财团走在社会前沿;代表阶段性的新观点新技术--引领文化、技术、意识范畴的发展方向。

  70年代,英国电信塔英国电信塔(BT Tower)始建于1961年6月,在1965年8月建成时被称为邮政局塔(Post Office Tower),高175米,加上顶部的微波天线共计188米,直到1990年一直是伦敦最高的建筑。顶部的微波天线负责把电信信号从伦敦运送到英国的其它地区。1981年由于委托方GPO分裂为若干部分,建筑被命名为伦敦电信塔;到了1992年为了重塑品牌,名字又改为英国电信塔。

  高耸的电信塔由建筑师Eric Bedford和G. R. Yeats设计,据说狭小的圆柱形的体量是由于顶部传输天线的技术要求决定的:当风速达到15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天线的位移不能超过25公分。下部16层为设备和动力用房;中部高35米,用于放置微波天线;上部6层高的部分包含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一组系统天线。顶部还包含一个每22分钟旋转一圈的餐厅。1966年,高塔对公众开放;1971年,顶部的男洗手间的天花部分曾发生爆炸,从此由于安全原因除餐厅外的部分就对外关闭了;到了1980年,旋转餐厅也正式对公众关闭。现在餐厅一直在使用,不过仅限于英国电信内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电信塔一直是英国科技发展的标志,先进技术的代表。直到今天,英国电信塔依旧是英国电信主要的传输中心,它的混凝土外墙和浅色玻璃,加之奇特的造型一直具有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让人过目不忘。2003年,英国电信塔获得英国重要建筑大奖。

  80年代, Canary Wharf大厦Canary Wharf地区位于泰晤士河南岸,最早起源于13世纪,15世纪的时候经济开始繁荣,到了1802年,西印度船坞码头建成并成为当时最大的工程项目。它具有船只修理、食品加工、仓储和销售等功能,也由于一些稀有材料如烟草、木材和动物皮革等产品的进口而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二战期间发生的爆炸基本摧毁了所有设施,60年代得以重建并繁荣一时,高峰时期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由于新技术和新的运输模式不敌竞争对手,经济开始衰退,到了1967年,整个码头被迫关闭。

  迫于发展和重建的压力,80年代初,地方政府成立了伦敦Dockland发展合作组织,希望能够振兴区域经济,创造有吸引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早的开发计划由于资金短缺而搁置了,项目被迫移交给加拿大Olympia & York公司继续开发。在此期间,轻轨系统和城市小型机场也陆续建成,希望以此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1990年1月,Canary Wharf的第一栋建筑也是伦敦最高的Canary Wharf大厦--加拿大广场1号建成。235米的大厦一跃成为伦敦的新地标。它一改伦敦传统建筑的古典风格,国际式的立面包含了3960扇窗户;高科技也得到了运用,32部电梯在大厦内上下穿梭,如果电梯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干扰,那么从一层到五十层仅用40秒;大厦也摈弃了地方材料,仅11高米的首层大堂就用了9万平方英尺的石材,而且全部从意大利和危地马拉进口。尽管由于建成后的一年中大厦上半部分全部空置致使开发公司破产,但如今它是伦敦新经济振兴的标志,大厦吸引了著名金融组织和英国顶级的报纸,如Daily Mirror、The Sunday Mirror和The Sunday People在内办公。如今的Canary Wharf包含了无数的商店、餐厅、办公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工作,与中心区遥相呼应,成为伦敦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旗帜。

  21世纪,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随着Canary Whalf的兴起,一度人们沉浸在经济崛起、新风格新技术带来的喜悦中,但也有一些人开始冷静的反思,伦敦到底需要什么?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栋大厦由英国建筑师Norman Foster设计,总高180米,是伦敦第一栋自然通风的高层办公建筑,功能也包含底部的商场和顶层的观景餐厅。圆形的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缩小,覆盖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的玻璃表皮。每层平面布置有6个三角形的共享空间,但是层层的位置都不同,总体呈螺旋上升的趋势。玻璃有两种颜色,浅色的玻璃为固定扇,深色的部分包含可开启的上悬窗并与共享空间的位置相对应。圆形的表面上每一寸的风压都不同,结合可开启的玻璃窗,通过风压来自然促进气流的流动。玻璃表皮的结构形式为双层呼吸幕墙,三层为一个控制单元。它巧妙的运用表面风压、开口位置以及内部独特旋转式共享空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空气与建筑的舞蹈。双层幕墙的具体构造、尺寸、通风方式都经过环境顾问严格的研究计算,室内温度分布与遮阳系统也通过模拟技术来预测优化,以保证建筑的智能化不是体现在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上,而是着重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对传统的单一的建筑设计方式进行质疑,认为建筑是科学的体系,是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自然、生态与人的和谐对话。

  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不是伦敦最高的建筑,但它是独特的。独特的不仅是外形,增加了泰晤士河的秀美,还有它的理念--自然观与环保概念。它的能耗只相当于同类产品的一半,在内工作的人们享受着足够的新鲜空气和泰晤士河的视觉盛宴。这栋大厦被公认为是未来设计的典范,成为伦敦21世纪理所当然的新地标。2005年,它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颁发的代表英国建筑界最高荣誉斯特林大奖(Stirling Prize)。

  世界在发展,任何一个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意识形态的转变,标志性建筑也必然发生变化。伦敦以每十年为一个单位,进行着自然的蜕变和进化,从工业发展,经济振兴到今天的可持续追求,它走过的路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并决定明天我们的新地标在哪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