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标准打造优良城市
简介:本报讯 实习生温禾 记者刘月月报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建设和发展优良城市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近日,在2005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 ...
本报讯 实习生温禾 记者刘月月报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建设和发展优良城市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近日,在2005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衡量城市建设的四个标准。 连玉明指出,优良的城市是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当前,中国城市之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甚至只规划不执行,这些都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城市只有先规划、后建设,才能从战略定位不准确、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模式不集约这三大瓶颈中走出来。 优良的城市是能够把握成长关键期的城市。连玉明指出,城市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优良的城市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促进城市成长与发展的城市。当前,中国很多城市陷入到盲目的“造城运动”之中,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拔苗助长。据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有182座城市提出来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占全国677座城市的27%。过高的城市定位和一哄而上的开发区热、CBD热并没有准确地把握住城市成长的关键期问题,相反还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良的城市是适合人居住的城市。衡量城市发展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城市能否满足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活需求,是否适合人的衣、食、住、行,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政府环境、安全环境等多项评价体系。 优良的城市也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城市。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特色危机”,城市失去个性,千城一面。而一个城市的真正价值和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和风格。不能盲目的“大城市复制美国,小城市复制大城市”;不能盲目的拔高城市定位,扩张城市人口,土地过渡开发,不计成本大拆大建,肢解城市规划。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