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安徽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安徽省歙县建委做好徽派建筑保护开发大文章

2001-12-2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89|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徽派建筑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徽州特有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为了让祖先留下的建筑文化艺术奇葩,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直至2001年12月,歙县建委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原则,进行 ...

  徽派建筑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徽州特有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为了让祖先留下的建筑文化艺术奇葩,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直至2001年12月,歙县建委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原则,进行了大胆实践。
  一是在保护上见实效。成立了歙县名城保护委员会,依据《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歙县徽州古城保护规划》,编制了古街区、古村落的控制性保护规划。整治许国石坊周边建筑环境、恢复徽州传统风貌;修缮了古城大街小巷,整治斗山街等传统居住街区,保持其浓郁的传统风格和空间格局;修复部分古城墙,树起徽州历史名人雕像,扩建陶行知纪念馆,修复渔梁坝。并经常性地通过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宣传。增强群众对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意识。现在皖南古村落——棠樾、许村、渔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是在仿建上扩影响。为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再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招商引资建起了徽园。一年来,徽园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各方贵宾、游客百余万人次,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赞誉,被评为黄山市世纪经典建筑工程。组建了徽州古建筑研究所,成立了徽州古建公司、徽派建筑公司、黄山古建公司。他们走出了县门、国门,扩大徽派建筑的影响力。古建公司开拓香港、合肥、寿县、铜陵、亳州等外埠市场,为德国法兰克福设计、建设了徽派水口园林“春华园”。徽派公司承担的宣州市谢月兆楼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修复了列为合肥十件实事之一的李鸿章故居,获得该市政府的赞誉。
  三是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建筑风格上,充分考虑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努力改善居住条件,注意交通状况,设置绿化、休息交往空间,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他们引进外资,按总体规划在环境协调区开发建设鸿基商贸城和徽州花苑,既体现“粉墙黛瓦马头墙”传统徽派建筑外观,又根据21世纪初的居住水准,更新观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创造了“徽而新”的建筑形态。新区建设,坚持百花齐放,展示现代气势。继丰乐园、大华新村、徽州大厦、古关商贸城后,开发建设了富资小区,有效地缓解了古城的商贸。
  四是在利用上做文章。坚持古为今用、教育后人。将斗山街的杨家大院、许家厅、王家大院及张宅、汪宅等古民居辟为旅游景点;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就读的崇一学堂,按徽州清代建筑风格扩建为“陶行知纪念馆”,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东谯楼、方土载宅辟为古建筑史陈列馆。近年,还将徽园、棠樾牌坊群、郑氏宗祠、新安碑园、森林公园、斗山街古民居、许国石坊、渔梁古镇等串点成线,形成徽文化特色旅游专线,有力促进了歙县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切实保护好徽派建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把徽派建筑这篇徽文章做得更精彩,下一步歙县建委的总体构想是:
  一是严格控制建筑风格。
  二是大力整治古街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城区中和街和渔梁街区(含鲍家庄),以及许村、昌溪、雄村、棠樾、瞻琪等古村落,进一步搞好整治。制订规划,抓住重点,对一些重点整治地段先立项,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恢复徽州府衙遗址旧构。徽州府衙千余年来基本没有移址,目前仍保存一部分府衙大堂和历代石碑石刻。市45名人大代表提议,恢复府衙是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将是显著的。
  四是抓紧恢复古城墙。古城墙是古城历史的象征,在徽州路中段环境协调区内,将二号岗亭附近,辟为公园,显露古城墙。
  五是积极筹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歙县境内保存着典型的古建筑近4000处。为更有效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特别是对一些濒临倒塌,又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祠堂、牌坊,按照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原则,易地集中保护,向游人集中展示徽州建筑文化艺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