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新学院派别墅麦卡伦地为懂得建筑的居者而建

2005-7-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1| 评论: 0

简介:  一群人的努力改变几代人的生活。   从开发商到设计团队,从初始构想到最后执行,麦卡伦地的缔造者用自己的心血,奉献了堪称艺术品的纯粹手工别墅建筑,为居住者提供了百余年的舒适与安逸,更在精神领域里树 ...
[ 麦卡伦地位于以“龙脉温泉”闻名于世的小汤山镇,北距温榆河1.5公里,南距亚运村12公里,占地面积21万平米,建筑面积8.73万平米,绿化率52.60%,容积率0.41,共156席独栋别墅。]

  一群人的努力改变几代人的生活。

  从开发商到设计团队,从初始构想到最后执行,麦卡伦地的缔造者用自己的心血,奉献了堪称艺术品的纯粹手工别墅建筑,为居住者提供了百余年的舒适与安逸,更在精神领域里树立了一个建筑文化的经典地标。2005,麦卡伦地之于北京,是为大幸。

  别墅本应与居住者同魂

  当中国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谓的豪宅、名墅的概念随之面市,而对于血统与纯正别墅的标准早已迷失。从“奢侈空间大=豪宅”,到装修辉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亦或干脆拿来主义、原样拷贝……什么样的别墅才真正符合人们内心中的别墅标准?回归别墅建筑与生活的本质以及对别墅的血统与纯粹的寻觅,已成为居住者们追寻的核心。

  谈到别墅的血统与纯正,麦卡伦地的发展商有其独到的看法,正如提到金字塔就会想到古埃及的建筑文化,提到长城就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久远的历史,建筑也同样应该从精神上属于每一位拥有者。

  这些新时代新经济的财富拥有者,拥有自己的财富王国同时,享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观念,对文化认同并尊重,追求高品位的生活。他们也是一群含蓄内敛、深藏不露、不事张扬的人,他们在潜意识中希冀与所居住的建筑达到真正的合一,并对居住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对建筑有着异乎常人的卓越判断力。于是这些专业的别墅买家与当代建筑大师达成了一种新的默契:只有懂得创造、懂得回馈才是现代豪宅发展的必然,豪宅设计将不再是单纯的大量资源的堆砌,而是充分利用每一块土地所带来的价值。建筑与人和谐而生,细节成为永恒的主题。

  纯正血统的新学院派别墅

  全美著名规划设计事务所DPZ、景观设计公司MSI、立面形态团队GD组成国际超一流专业团队,共筑“麦卡伦地”设计工作营:享有“20世纪领先的建筑设计公司”美誉的DPZ领头人、迈阿密大学国际建筑学院院长伊丽莎白女士担纲项目概念设计;项目景观设计由被喻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设计标志性人物”、哈佛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MSI领头人玛莎施瓦茨女士主笔;项目立面形态由GD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马卡斯·格雷斯丁先生操刀。

  DPZ首创的新城市主义与原创风格,MSI的组团园林布局与庭院营造,GD的多变外立面,有机融合在麦卡伦地的设计中,汲取别墅原乡精神传承,契合建筑地的文化血脉,仅有百余套别墅的“麦卡伦地”,血统稀贵,不言而喻。

  “新城市主义”人本规划的回归

  新城市主义,强调传统、历史、文化、社区性、邻里感和生活气息,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精神,重新建立起邻里、亲子等家庭和社会关系。设计中表达出对社区、环境、场所中平凡、细微事务的理解,形成亲切、易于接受的氛围,使人与建筑、与环境达成一种与生俱来的和谐。

  在此基础上建造的新学院派别墅,充分发挥了以上优势,倡导的“5分钟步行法”,人性化、紧凑的居住与活动尺度,令整个社区因互动而生动。打破自然与人的藩篱,麦卡伦地成为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乐土。

  七大组团园林与西岸公园,精致景观为居者私藏

  做真正可以触摸的景观,把可用的绿地空间真正的还给居住者,环境与人的沟通是永远的主题,所以我们拒绝属于少数人的视觉安慰。

  麦卡伦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大园林,从社区平等和资源均享的角度出发,极大限度地还园于居者,分布在社区的7个空间中的园林,特点鲜明、各有主题:日出、新月、高乔、b小调雨后、旋律与线、玫瑰之舞、风与水的对唱。

  项目西侧规划有西岸公园,近3万平方米的翠绿色领地,既能够屏蔽噪音和灰尘,又确保了居住的私密性。随处可见凳椅、小桥、木栈道、曲折小径、休闲设施,使居住者在远离喧嚣的同时,更与景观形成友好的互动;坡地、湖泊、溪流与植物迷宫,园林中野趣盎然,妙趣横生。

  在麦卡伦地,园林与道路系统有机结合,纵横交错间,每条道路都有了绿色的滋润,真正贴近人心的实用“真景观”,为居住者提供丰富的参与性活动空间,尽享天伦之乐。

  秉持创造艺术品的态度,手工而生的细节建筑

  在同一个地区出现几乎完全相同的建筑,是一种视觉欺骗,因为人们丧失了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拒绝重复。——麦卡伦地设计师语。

  立面变化,建筑的丰富表情

  麦卡伦地的外立面追求多重风格的融合与创新,集百家之长,自成一派。每栋别墅的外立面设计都独具匠心,倾注更多稳重、大气的元素,在仅有百余套别墅的住区内,设计出数十种个性立面,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注重与中国文化相呼应,汲取别墅原乡欧洲小镇的风貌,将稳重、严谨与和谐、平易融会贯通,体现出深具沧桑感的贵胄气息;更加适应北京气候特征的深色系外观,更平添典雅、大气、厚重的气质。

  极富韵律感和层次感的建筑造型与线条,绝无一笔带过之处;极具品质感的建材搭配,无比精到的细节材质处理更令人耳目一新,挂板与文化石的组合,加拿大海运而来的红雪松装饰点缀的檐口、露台围栏,甚至精细的檐口收边的角与墙边的角砖收口运用,无处不尽显设计师的细节刻画功底;原创性使每幢建筑都成为唯一,让居住者体会真正量身定做的专属感。

  从关注人的需求出发去建造,用风格化的建筑满足人的个性化需要,在麦卡伦地,从风格到气质、从线条到色彩、从工艺到每个细节的处理,均令别墅呈现出差异而丰富的表情层次。

  空间层次,建筑丰富节奏,创造舒适生活

  从建筑本身来看,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为主人量身定造的,处处流露出对主人、家人、客人的关怀;而户型设计也更多考虑居住的舒适性和私密性,处处体现节奏感与均好性,适合国人的居住需求。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从不要求主人去适应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主动适应主人的生活方式、个人习惯甚至情趣爱好,它的每一个设计细节都与主人的生活真正交融在一起,甚至处处想在主人前面。同样是主卧空间,已经得到了细腻的划分:睡眠区与休闲区平分秋色,卫浴空间、储衣间全部分开,并按主人的习惯处在适当的位置上。在主卧之外,还有两到三套卧房,每一套都有独立的储衣间及卫生间甚至观景露台,让家人和客人都享受到与主人类似的礼遇,甚至在地下室设有专门的宠物卫生间。当然还有更多体贴之处,如中西双料理厨房、双客厅设计、三面采光的挑空大厅……

  麦卡伦地还设计有多重庭院,是室内生活的延伸,礼仪前庭、私家中庭、后庭院、下沉庭院,形成空间的扩展与延伸,达到室内与外部环境的自然过渡,凸显出景观的实用性、层次性,增添了生活的丰富性、舒适性。

  有什么样的居住者,就有什么样的建筑。

  在这个更多是人选择建筑的年代,创造真正契合居住者心理的建筑,难;能创造出真正契合居住者心理的别墅建筑,更难!但无论怎样不易,麦卡伦地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她的风格、气质,令人一眼即可了解其主人的爱好、品味;她的建筑细节,可以明确表达出其主人的独到眼光,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一片、一块木,在彰显出主人独立追求的同时,更表达出一座好房子与生俱来的内涵:与人合,价值永恒。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