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明清四合院”重现旧鼓楼大街

2005-5-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7| 评论: 0

简介:曾引起争议的旧鼓楼大街拓宽及地外大街改造工程本月完工   本报讯(记者王荟通讯员魏谦)记者昨日从西城区政府获悉,作为北京市环境整治样板街之一的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路段于本月改造完毕。这一工程是北中 ...
曾引起争议的旧鼓楼大街拓宽及地外大街改造工程本月完工



  本报讯(记者王荟通讯员魏谦)记者昨日从西城区政府获悉,作为北京市环境整治样板街之一的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路段于本月改造完毕。这一工程是北中轴路环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

  旧鼓楼大街南起鼓楼西大街,北至北二环路,这一路段道路只有六七米宽,人车混行,两侧房屋破旧,市政设施严重老化。有关旧鼓楼大街的拓宽曾引起争议,去年7月,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芳、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等专家和其他社会人士19人联名上书世遗大会,呼吁停扩旧鼓楼大街。

  西城区以不影响这条道路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改造前提,对道路进行了适度拓宽,有效地解决了该路段尤其是鼓楼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并对102个临街立面和门楼按照明清风格进行了复建,一座座四合院建筑成为街道两旁新的人文景观。

  家住豆腐池胡同的李淑芝大妈今年63岁,在鼓楼旁生活30多年,“现在这条街豁亮干净,我们这些老居民也爱出来活动活动”。

  地外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鼓楼。老北京人习惯称这条街为“鼓楼前”,这里曾经是北京热闹的“后市”,但近年来,该地段路面、步道及各种设施破损严重。西城区以“不拓宽”为原则改造道路,并对公共设施进行更新,新添路灯114座,新建绿地6800平方米,架空线全部入地,对沿街商业门脸的外立面及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设计修缮,实行“一店一牌”,并对广告功能与建筑特色的结合提出了要求,恢复了地外大街“后市”的商业风貌。临街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火神庙也将整修恢复。如今,庙东侧临街、南侧临水的破旧房屋已全部拆除,敞亮的山门和围墙得以亮出。

  据悉,西城区还将对地内大街进行整治。道路两侧现在还有北京皇城城墙362米,在改造中将遵循“存而不补”的原则进行修缮。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