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民工兄弟做些什么
简介:在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声浪中,首届进城务工青年文学奖评选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 短短数百字,传递出一系列可贵的信息: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包括精神需求,在呼唤保障他们物质利益的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权 ...
在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声浪中,首届进城务工青年文学奖评选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 短短数百字,传递出一系列可贵的信息: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包括精神需求,在呼唤保障他们物质利益的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权益也应得到维护。这种精神生活权益既包括参加职业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的权益,也包括参加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权益。正视与保障近1亿进城务工者的精神生活权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受到重视。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6%,今后每年将有1300万农民涌入城市。这支流动大军,不是可有可无的边缘人,而是城市进步的同行者,是促进城乡良性互动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潜力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利益也是城市利益体系的一部分,他们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可分割。 进城务工者却时常被城市忽略。被忽视的,不只是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世界。当我们为“城中村”、“出租屋”现象头疼,因治安、交通等诸多问题而埋怨流动人口太多时,却很少有人问问:这支流动大军涌入城市时怀揣着什么样的梦想,我们的城市又为他们做过些什么?社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可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形形色色的培训和讲座,可有他们听得懂、上得起的?劳累一天后,他们如何消磨空闲时间? 为农民工追讨工资,涉及公平;满足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关乎发展。求公平,促发展,紧紧相连。 今天,农民工遭受的不公远不止被拖欠和克扣工资,还有劳动安全、就业歧视、创业门槛……消除不公,既需要法律保障、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没有素质的提高,维权的意识、能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让我们的城市不仅成为进城务工者的谋生之地,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成才舞台。只有这样,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才能够血脉畅通,大步向前。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