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讲,生态博物馆还是个陌生名词,因为这一概念的诞生,也只不过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在中国,直到1998年,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才在贵州省建成。目前在国内,这种原生态的博物馆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如今,这一新事物也将在广西南丹县落户。 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将在今年10月份开始动工建造,按计划进程,明年“五一”期间即可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生态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蛮降、化图、化桥的原状保护共两部分组成。初步的规划设想是集白裤瑶族文化展览、研究人员办公住宿、餐饮商店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另外还包括瑶寨的原状保护,即在不改变其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护其现有状态,包括瑶胞的衣、食、住、行均在展示之列。总投资估算近200万元建成后的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将是广西第一所生态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瑶族保护和研究为方向的生态博物馆。 另据介绍,为配套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需要,有关部门还拟在10月份兴办一个“生态博物馆研修班”,使广西文博工作者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还计划在靖西、那坡、宜州、三江等县市考察,为今后广西建造壮族、侗族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选址,这一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背景资料:生态博物馆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一种将自然生态资源与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相结合一同保护的新型的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在欧洲逐渐兴起,这一概念最早于1971年诞生于法国。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有明显不同,它是将文化遗产就地保留在原生地和原生环境中,馆区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所有文化因素都一同保留下来。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博物馆在国外已成为新兴的潮流,至今,世界上已有300多座生态博物馆,主要集中在欧、美。 在我国,贵州省于1998年在六枝梭戛长角苗地区建成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截至目前,贵州省已建成梭戛、镇安、隆里、堂安等4座生态博物馆,包含了苗族、汉族、侗族、布依族等贵州省的主要民族。内蒙古自治区于2001年建立了内蒙古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湖南省目前也在筹建侗族的生态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