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夏,一条重大考古信息从陕西周原传遍世界:在周公庙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墓葬群。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经过实地考察后说:“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堪称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此发现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引人瞩目的陕西周原和周公庙 陕西省周原一带是周朝发祥地。周原自汉代以来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是国内出土西周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称。 1976年前后,国家文物部门在周原组织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许多重要考古成果,1982年,周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中,陕西周原独占两席,足见周原“古”味之浓烈,因而令许多地方的考古专家钦慕不已。 周公庙(即古卷阿)是周原的一部分,位于今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总面积61万多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远在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 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和传说都发生在卷阿附近。 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下,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抢救性发掘,很快取得了一批重大考古发现。 举世罕见的西周大型墓葬群 2004年5月7日下午,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在周公庙东边一座山梁上考察时,发现了墓葬的某些遗存及盗洞,但当时对其形制基本不了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认真思索,他意识到自己所发现的应该是西周墓葬的墓道。后来钻探证实了他的想法。发现了具有4条墓道的西周墓!他当时十分震惊。“以往见过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也只有1条或2条墓道,且都是诸侯国君一级的墓葬,从未见过3条墓道的西周墓,4条更是闻所未闻。”当晚他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随后,考古队对该墓所在的山梁进行了大规模勘探,目前已钻探出大型墓葬19座,其中首次发现带4条墓道的墓葬9座和带3条墓道的墓葬4座,另有两墓道者4座,单墓道者2座,陪葬坑13座。其中编号为M1的一座是具有4条墓道的墓葬,其北墓道长30.71米,宽3.89米;南墓道残长29.86米,宽4.67米;西墓道长19.88米,宽2.3米;东墓道长22.77米,宽2.71米;墓室长10.2米,宽7.8米,面积约80平方米。曾参与过山西晋侯墓地考古发掘的雷兴山说:“这座墓的规模远远大于以往所知的任何一座西周墓葬。具有4条墓道形制的西周墓葬的‘集体出现’,更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此外,这一发现可以说是目前所知周代的最高等级的大型墓地。” 在这处新发现的大型墓地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型西周夯土城墙。这处已发现的长达1500余米的夯土城墙,沿着一条条深沟险壑蜿蜒延伸,宛如一条巨龙环绕于新发现的大型西周墓地外围,分布在墓地的东、北、西三面,东墙残长700米,北墙长300米,西墙残长500米,墙厚约10米,个别地方发现城墙的残存部分高出原地面2米多,但是南城墙目前尚未发现。 专家认为,城墙是都城遗址的重要文化因素之一,但在西周的都城丰镐遗址我国考古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目前仍未发现城墙遗存。在周原遗址过去虽有发现,但很残破,没有形成圈围之势。因此,周公庙遗址墙体的发现,更显示出该遗址和新发现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考古专家在大型墓地外围多处地点已发现甲骨700多片,经初步辨识有甲骨文420余字,卜甲刻辞内容涉及战争、祭祀、纪事等,其中有“周公”字样者4片,并有几片记载周王活动的刻辞。据有关方面介绍,此前我国西周考古中发现卜甲的遗址有7处,除周原外,其他地方均为零星发现,这次发现卜甲的数量仅次于周原,但卜甲刻辞内容却几乎均不见于以往的卜甲刻辞,所以这一发现更显得异常重要,为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6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处建筑基址包括三组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一组保存较好的建筑长约20米、宽约8米。在其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空心砖、条砖、板瓦等建筑构件。中国古代一直以“秦砖汉瓦”著称,如此多的周砖周瓦出土,实为罕见。专家认为,这些空心砖在被认为是周人国都的周原、丰镐一带也极为罕见,因而显示出这处建筑基址有可能是一处高等级的周代建筑。 极可能是周公的家族墓地 多位知名考古学家赶赴现场考察、认真研讨,认为这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极有可能是周公的家族墓地。 北京大学教授邹衡说:“西周考古已有六七十年,这是惟一一处同时发现西周城墙、甲骨文、高级建筑和墓葬群等遗存的大型周人聚落。‘周公’甲骨文的多次出现,说明此处当是周公采邑,墓地应是周公家族墓。”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西周史专家尹盛平说:“过去发现的诸侯国君级墓葬只有一两条墓道,在周公采邑内的四墓道墓葬为首次发现。周公是享有周王待遇的人,完全有资格使用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制。在他的家族墓地发现四墓道墓葬不足为怪。” 长期致力于寻找西周王陵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张天恩认为,周公称谓是世袭的,至春秋时期延续了五六百年。尽管周公旦的长子分封到东方的鲁国,但西周实行归葬制度,即人死后“叶落归根”,分封在外的后代周公也要埋回家族墓地,因此这里出现多座四墓道墓葬也在情理之中。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袁仲一说:“这些四墓道的墓葬规模普遍偏小,不大可能是王陵,周公家族墓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墓主究竟是谁,还有待发掘后最终确定。” “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堪与20世纪初安阳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相媲美,是新中国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素有“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的邹衡教授在周公庙遗址进行了为期3天的认真考察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非常明确地作出了以上表示。 学术价值大于秦兵马俑 “中国考古学从建立到现在总共才七八十年时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当推殷墟遗址的发现。”邹衡说说:“但是,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考古工作不断有重大发现,但就学术价值而言,惟有最新发现的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葬群可与殷墟遗址相比肩。”邹衡说:“周公庙遗址是周人发祥地周原的一部分,大型墓地的发现将为寻找和确认西周王陵、西周都城等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迄今发现的诸多迹象表明,周公庙遗址很可能是周公的采邑。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尽管秦始皇兵马俑非常壮观,但就其学术价值而言,如果与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的发现相比较,还是略逊一筹的。 “通过对周公庙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必然能使我们甚至后人获取许多有关西周的历史信息,从而破解诸多‘千古之谜’。”邹衡说,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的发现仅仅是一个开端。截至目前考古调查和钻探才进行了已知面积的三分之一,就有如此众多令人兴奋和震惊的发现,相信随着考古调查和勘探范围的扩大,以及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一定会有更多、更重要的惊人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