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重庆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重庆建筑业:每年为低级错误买单上亿

2004-11-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8|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核心提示   相比其它直辖市,重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构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管理、技术等高端层精英云集,并具备世界上先进的“房屋产业化生产技术”;而另一方面,在140余万人的从业队 ...

核心提示
  相比其它直辖市,重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构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管理、技术等高端层精英云集,并具备世界上先进的“房屋产业化生产技术”;而另一方面,在140余万人的从业队伍中,农民工又占到80%。
  市政府科技顾问、重庆大学教授李世蓉的研究表明,由于建筑工人的科技含量偏低,长期在低水平层次发展,不能突破沿用了几千年的秦砖汉瓦的建筑模式,特别是在一些区县,传统做砖瓦房的泥瓦工纷纷站在一些高楼大厦“挥刀上阵”,连防水材料和防火材料都分不清,为此,重庆建筑行业每年要为低级错误“买单”数额以亿元计。
  作为学者和政府方面的双重权威人士,14日,重庆大学B区,市政府科技顾问、重庆大学教授李世蓉在“重庆住宅产业化”报告会上透露,由于建筑工人的科技素质偏低,行业的“低级错误”不断,重庆建筑行业每年为“低级错误”买单数额要以亿元计。
  犯“低级错误”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很多所谓的技术工人对新材料、新技术不了解。李教授举了个例子,我市某知名楼盘在采购原料时,选用了无毒、无刺激性、原装进口外用乳胶漆缎光装饰面漆,这种面漆在正常情况下,可在十年内不退色、不龟裂、不起泡,不脱落。但由于技术人员对重庆独特的酸雨气候没有认识,结果,仅仅使用了两年,开发商就不得不铲除已被酸雨损坏的墙面,开发商也为此损失达百万元。
  还有现在一些开发商出于对住户的精心着想,避免因抄表对用户的干扰,采用了“远程计量的抄表系统”。结果,部分楼盘由于安装人员对新产品的系统元件不了解,安装不合理,系统在运行不到两年就已失败告终了。
  李教授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区县,传统做砖瓦房的泥瓦工纷纷站在一些高楼大厦“挥刀上阵”,连防水材料和防火材料都分不清,又如何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来自重庆市建委的消息显示,1984年,重庆仅有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到2000年底,已达1579家,目前正呈几何级增长趋势。但从企业规模上和市场容量上来讲,小企业过多,从业人员技术含量偏低,还缺乏像万科等大型房产企业的入驻。
  140万人民工占八成
  相比北京、天津、上海的建筑行业队伍,重庆的农民比率最高。李世蓉在“重庆住宅产业化”报告会上透露,重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140余万人,其中80%是农民。
  由李世蓉牵头的重庆大学国际建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比较四个直辖市后发现,建筑行业的农民比率,上海、北京、天津、重庆,依次变高,其中,重庆的农民比率是上海的4倍。
  农民比率偏高,使重庆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李世蓉介绍,目前,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上海,效率是重庆的2倍。也就是说,在同样时间段内盖一个楼层,上海投入100个农民工,重庆就要用上200个农民工。
  重庆建筑行业的农民比率高,而另一方面,重庆建筑行业管理、技术的高端层,又有成千上万的建筑精英,并具备世界上先进的“房屋产业化生产技术”。相比其它直辖市,重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构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了解,目前,重庆有全世界建筑行业最顶尖的CIOB(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技术团队,CIOB在中国仅有14个资深皇家特许建造师,重庆就有2名。在建筑师层次,重庆大学有15000多名学习建筑及其相关行业的学生,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李世蓉认为,重庆目前对房子的需求量为每年2000万平方米以上,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重庆建筑行业人员结构不对称,已经影响到本地建筑行业向市场良性化发展。
  李世蓉: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沙坪坝区副区长。她是我国建筑领域惟一同时获得三个英国皇家特许资格的专家,即英国皇家特许土木工程师(FICE)、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FRICS)和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FCIOB)。
  在建筑人员从业素质、贫困人口住房、项目融资、住宅产业化方面,李世蓉教授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重庆离住宅产业化有多远
  “重庆造的房子能在远洋船上,被运到国外去卖。”日前,在“重庆住宅产业化国际研讨会”上,一位英国资深建筑师考察重庆建筑业后表示,重庆完全具备工业化制造房子的技术和条件,从技术、管理上讲,可以“像生产火柴盒一样批量生产房子”。这也是被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住宅产业化技术”。
  14日晚,记者就“重庆住宅产业化”对李世蓉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怎样理解“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李世蓉:住宅产业化反映出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把制造业思想引入建筑业,改变传统的建房方式,使住宅建设向工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通俗的比方是“生产火柴盒一样批量制造房”。
  记者:住宅产业化有什么优点?
  李世蓉:最直接的好处是房子的建筑时间短、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开发商的实际利润可比传统方式高。举例来说,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建设周期长,对开发商来说,不便资金周转,资金回收太慢,而用户为了住上好房子,往往要交款1-2年后才可以住进新房。工业化批量生产房子,就可以减缓这种矛盾。
  记者:重庆离“住宅产业化”有多远?
  李世蓉: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首先从技术和市场条件来讲,重庆具备这样的生产实力,并具备足够的市场空间,重庆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以在18个月时间内,建好房子“生产流水线”工厂。
  从另一方面来讲,操作将很困难。目前该工作的实现还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主要方法还只能先建标准,后用标准推进工业化,继而推进产业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