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随着高原气候的回暖,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维修工程重点子项目开始陆续开工建设。 从2002年6月正式开工、总投资为3.3亿元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护维修工程,是我国政府建国以来实施的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 三大文物维修 ——“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 65岁的藏族老阿妈次旦每天都要绕布达拉宫转经一次。她说:“中央政府投入这么多的钱维修布达拉宫,是我们藏族人民的福气。”老阿妈的话正是代表了二百多万藏族人民的心声。 为保护好藏民族文化遗产,中央政府决定筹措巨额资金,实施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2000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实地考察布达拉宫,明确指示要保护维修好这些重要文物。2001年6月,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上,将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列为援藏重点项目。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办副主任朗杰说:“作为全国六大重点古建筑维修项目,西藏就占了三个,由此可见国家对西藏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为了把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好,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评估论证和准备工作。由于年代久远,作为土、木、石结构,加之建筑物本身构造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文物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基础下沉和破损,以及墙体出现裂缝或坍塌、木构件虫蛀、变形等险情,存在严重的隐患。 2002年6月,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为3.3亿元。其中布达拉宫投资17930万元,罗布林卡6740万元,萨迦寺866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资金安排。 桑珠次仁是布达拉宫的一名僧人,他告诉记者,寺庙的所有僧人对于中央政府如此保护藏民族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从佛教的教义来讲,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从1989年到1994年之间,国家先后拨出5500多万元以及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并组织了一支以藏族工匠和管理人员为主、内地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工程技术队伍,对布达拉宫进行了首次重点维修,这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布达拉宫第一次维修的设计和施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办副主任朗杰说,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反华势力侮蔑中国政府毁灭西藏文化的谬论,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稳定西藏社会局势有很重大的意义。而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这五年的大型维修,西藏必将培养锻炼出一批古建筑维修方面的优秀人才,掌握更多的维修新理念与技术。 历时5年的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布达拉宫基础加固、布达拉宫主体和雪城古建筑维修、修建珍宝馆;罗布林卡格桑颇章区域、原噶厦办公区域及其他区域修复;萨迦寺主要建筑物维修、新建文物库等。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仁青次仁说,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对西藏传统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也让这些历史建筑永葆青春,流传万代。三大维修工程再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 他还说,在过去20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累计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维修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使这些重要的历史古建筑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确保了这些古建筑“延年益寿”。 传统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说:“为做到‘修旧如旧',工程技术人员在完全尊重历史原貌的原则下,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 为了使传统与现代施工工艺有机地结合,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含量,维修办按照维修工程总体方案要求,对文物古建筑维修在坚持以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为主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砌筑笾玛墙和块石加片石的藏式传统砌墙法,在打制传统阿嘎土,绘制室内外彩画装饰和外墙"手抓纹"抹面等方面,传统藏族建筑维修技术和工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巴格桑说,作为古代建筑,布达拉宫具有传统建筑的特点,延续了历史上的很多建筑风格来砌筑。为做到“修旧如旧”,布达拉宫维修以藏式传统建筑艺术为主,传统工艺有助于保持其原貌。“我们常说的藏式传统技术‘偷梁换柱’,即柱子下支顶后可以更换椽子木,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对建筑的损坏,保持建筑原貌。”强巴格桑举例说。 而在此基础上,许多现代建筑工艺也被用于提高古文物建筑维修质量,如在解决传统阿嘎土的改性问题、木材的防虫防腐处理、壁画的灌浆加固等不能以传统工艺和技术解决的技术难题,必须以现代科技加以弥补、完善。 通过裂缝补隙、灌浆、锚固,表面清污等技术措施,治理了壁画的综合病害,有效地解决了壁画保护的难点问题,确保了文物价值。同时,通过灌浆加固和抽砌的办法,增强了布达拉宫地垄墙体结构的性能稳定,提高了石砌体的抗震能力。 据罗布林卡管理处处长马宜刚介绍,通过埋设聚丙烯板材至冻土层设置障碍,有效地解决了罗布林卡树木根系的扩散给古建筑结构稳定带来的危害。 此外,通过对屋面铺设柔性防水层、改造出水口,调整阿嘎土砾料级配并添加抗渗剂等现代技术手段,不仅增加了打制出来的阿嘎土密实度,而且改善了抗水防渗性能;通过使用低毒、无公害的环保性药剂,用机器真空加压和现场喷涂处理,加强了木结构抵抗腐蚀的能力。 “在维修工作中我们坚持把传统工艺材料与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相结合,增加科技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西藏其他古建筑保护维修积累了经验”。三大文物维修办副主任朗杰说。 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大项目维修明年将全部完工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实施两年以来,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据维修办副主任朗杰介绍,工程中大项目的维修将在明年全部完工。 截至目前,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已累计开工49个子项,竣工49个子项,完成工程投资11979.72万元。其中,布达拉宫竣工15个子项,完成投资6418.32万元;罗布林卡竣工22个子项目,完成投资1649万元,萨迦寺竣工12个子项目,完成投资3912.40万元。 据三大工程办常务副主任陈锦介绍,三大维修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的子项目有:布达拉宫平措堆朗维修及地垄灌浆加固工程、强庆塔拉姆坡道边墙(坍塌处)修复工程、红山东北角围墙修建工程等。布达拉宫新开工项目亦进展顺利,红宫及其地垄、八世达赖灵塔殿、菩提道次第殿等已完成地垄垃圾清理、局部拆除补砌、墙体裂缝修补等工作,格桑颇章、湖心宫大门等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以上。 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今年计划完成69个子项的维修,完成投资1亿余元人民币。其中,布达拉宫计划新开工白宫、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雪城部分古建维修等31个古建筑维修和环境整治项目,计划投资6500多万元;罗布林卡计划新开工新宫区、格桑颇章区、金色颇章区等34个古建筑维修工程等项目,计划投资2600多万元;萨迦寺计划完成羊马城墙及城壕、北寺的考古等4个项目,计划投资1200多万元。 此外,三大文物维修工程今年还将完成有着700多年历史、鲜为人知的西藏萨迦寺经书墙搬迁整理及签订考古工作合同,同时进行《罗布林卡保护和环境整治规划》、《萨迦寺保护和环境整治规划》等项目,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经国家批准的子项为121项,已新增21项,目前实际需完成的子项共计142项。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建于1751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内藏浩繁的经卷和稀世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