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关注成长的力量沙龙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

2013-3-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1| 评论: 0

摘要: 【摘要】2013年3月15日,关注成长的力量系列沙龙第一站“成长的方向”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多位景观设计方面的专家和学生近距离交流,分享成长中的经验。 参与嘉宾(左起)冯潇、关午军、李孜、房木生、司敏 ...

【摘要】2013年3月15日,关注成长的力量系列沙龙第一站“成长的方向”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多位景观设计方面的专家和学生近距离交流,分享成长中的经验。


参与嘉宾(左起)冯潇、关午军、李孜、房木生、司敏劼

2013年3月15日,关注成长的力量系列沙龙第一站“成长的方向”在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林大)成功举办,多位景观设计方面的专家和学生近距离交流,分享成长中的经验。沙龙引起了林大学生的极大热情,能容纳3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沙龙由筑龙网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联合主办,张威担任主持人。

沙龙开始后,作为教师代表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冯潇首先发言。他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作为一名林大人,他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林大完成,这和很多学生走过的路相同。他认为虽然很多学生都会将毕业之后成为高校教师作为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首选,但是教师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挑战。比如繁重的课时安排,压力巨大的科研要求,微薄的收入等。在谈到学历与就业的关系的时候,冯潇认为高学历不一定与好工作划上等号。因为学历越高,说明对于专业的划分越详细,将来面对的可选择工作也就越少。而且学历越高,对工作的期待也就越大,也会造成工作选择上的问题。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院景观所室主任关午军身处大院,现场有不少学生都曾在他的工作室实习或是工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一家实力非常强大的建筑设计院,但是在景观方面却是起步时间不太长。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实现自己很多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理想。关于选择实习生,关午军认为首先是要看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实力,能够为工作室带来多大的价值。本科虽然是环艺,可是接受的却是建筑学教育,直到研究生才真正投入景观,关午军对于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深的理解。关关午军也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看法。


能容纳三百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阿特金斯高级规划师李孜在完成了林大的本科教育之后到荷兰留学,他介绍了在外资公司的工作状态。经过国外教育的洗礼,李孜看景观专业更多的是采用了城市的视角。他认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城市的角度才能够更加完整的观察景观。李孜现在更多的时间和经历都放在具有公益性质的小城镇研究领域,他认为将来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房木生景观设计公司主设计师房木生是一位建筑出身的景观设计师。他在清华完成了建筑学硕士的学业后,投入到了景观设计领域,并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对于创业,房木生告诫在座的学生,创业是一条很艰辛的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是失败。他不建议学生在刚毕业之后就投入创业,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有一段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作为在座的唯一一位女景观设计师,土人景观设计十所所长司敏劼认为在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忘掉自己的女性身份,因为投入设计的时候是无关于男和女的,首先要忘掉自己的女设计师身份。另外,她也提到了很多成功的女设计师给人的感觉是“高、瘦、冷”,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女设计师也可以做到亲切可人。

筑龙网建筑主编王振宏则介绍了要想成为一名编辑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她认为一旦成为一名编辑,要继续从事设计会很难,所以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做设计了。成为一名编辑之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专业领域的各种知识,补充自己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素养,增强自己对行业内部信息的的了解,随时随地都要保持新闻敏感度。

本次沙龙主办方邀请的嘉宾都是近年来活跃在景观设计领域的新秀,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背景,代表了学生在未来的不同他发展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关注成长的力量系列沙龙是筑龙网2013年推出的大型校园活动“关注成长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在建筑及环艺设计领域活跃的设计师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成长中的相关问题,试图向学生说明同样的学生生活,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因各人的性格、爱好、理想等的不同,将会有多种多样的工作机会。本次沙龙是系列沙龙的第一站,随后沙龙还将在国内多所学校举办。

与系列沙龙同期举办的还有“建筑与环艺学生作品设计大赛”。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活动官方网站上传自己的原创作业即可参与比赛,获奖者将有奖品和在知名设计机构实习的机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