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会馆修复工程已接近完成
摘要: “陕西会馆灾后重建已接近完成,现在等待专业彩绘修复队伍进场,对保存的196幅鎏金彩绘进行修复。”11月10日,阆中蚕种场办公室负责人陈绍连告诉笔者,“国内有影响的文物专家在参观后表示,阆中的陕西会馆有冲刺国 ...
“陕西会馆灾后重建已接近完成,现在等待专业彩绘修复队伍进场,对保存的196幅鎏金彩绘进行修复。”11月10日,阆中蚕种场办公室负责人陈绍连告诉笔者,“国内有影响的文物专家在参观后表示,阆中的陕西会馆有冲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力。” 据悉,经过10个月的施工,陕西会馆灾后重建修复工程已接近完成,山门、大殿、后殿已修葺一新。 据了解,坐落在阆中蚕种场内的陕西会馆,又名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古三元宫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正殿屋梁上所书“大清乾隆元年岁次丙辰月建庚午二十七日丙辰吉日”、“上祝皇图巩固帝德遐昌道日增辉法能常存张于寰”等文字尚存。 三元宫建成后,在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曾6次翻修,这段史实在嵌于三元宫墙内的碑文中有记载。 阆中古为川北商品集散地。清嘉庆、道光时期,陕西、浙江、江西、湖南、广东诸省商贾纷纷在阆中设会馆,其中设于三元宫的陕西会馆规模最大,会馆占地面积20余亩。现存陕西会馆的占地面积达5亩,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成纵轴布局,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画栋。2006年,陕西会馆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陕西会馆多处屋面坍塌,阆中市文物部门和蚕种场争取到灾后重建资金和维修金600万元,对陕西会馆的台基、梁柱构架等进行全面修复。 阆中市文物管理所有关专家认为,陕西会馆保存了完整的建筑结构和格局,是研究清代川北地区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研究当时建筑彩绘艺术的重要资料。该会馆对研究阆中商贸发展,与陕西一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价值。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